关于水产养殖中消毒和用菌的分析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水产养殖,消毒,用菌
  • 发布时间:2015-07-31 12:23

  消毒和用菌,看似矛盾的两个问题,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用实验和数据打破传统的操作思维,建议消毒后12小时内迅速大量补充复合高活性益生菌。

  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和用菌问题,看似两个矛盾的操作,其实具有密切关联。首先看消毒,关于消毒的目的、常用的消毒剂种类、各种使用注意事项等资料网上随处可见,不再赘述,笔者只谈两点,一是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即杀死99.9%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MBC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另一个是消毒剂的有效消毒时间,关系到开展后续操作的最短时间间隔。

  文章最后再分析微生物繁殖的代时,让读者了解不同微生物繁殖速度的差异,以便以最好的方式使用活菌。

  一、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

  浙江海洋学院老师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常用渔药有效含量、杀菌效果比较及抗生素耐药性初步研究》中测定了34种常用卤素消毒剂(包括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酮碘)对嗜水气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值,结果为1.06-40.3mg/L,也就是说,这些常用的消毒剂在浓度高于1.06mg/L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和溶藻弧菌才有杀灭作用,即每亩1米深使用707g。

  另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老师做了五种消毒剂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如表1所示,在海水中表现最好的二溴海因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也要达到15.63mg/L,即每亩1米深使用10.42kg。

  再回到水产养殖中看一下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表2所示为消毒剂一般使用剂量,另外把使用剂量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杀菌浓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除聚维酮碘能有效抑杀嗜水气单胞菌外,其他消毒剂的使用剂量都高于最小杀菌浓度,加之现在消毒剂的质量参差不齐,某些养殖户用完消毒剂后发现杀菌效果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现在许多消毒剂本身只是氧化剂,少量的氧化剂根本不能杀菌,只是改变一下水体的电位,但话说回来,如果大剂量使用消毒剂,比如比包装袋上写的使用剂量高5-10倍,还是能达到杀灭塘口微生物的效果。

  再回到用菌的问题。经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以现在的消毒剂使用剂量对水体微生物会有一些抑制效果,但不会有非常强烈的杀灭作用,而且试验实证发现,大多数消毒剂,如氯制剂、碘制剂、氧化剂,按指导用量使用时对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种几乎都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消毒剂的投放同益生菌的使用或许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二、消毒剂的有效消毒时间

  消毒剂在水体中的有效消毒时间对于指导我们选择在何时投放菌制剂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表3、表4的数据可以得知,常用的五种消毒剂(0.25mg/L)在使用1h后,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即失去了对哈维氏弧菌的杀灭效果,而24h后则基本都没有了杀菌效果,也就是说消毒剂在水体中的有效消毒时间可能仅为1天,而并非通常所讲的使用消毒剂后要2-3天才能使用微生态制剂。

  另外,某些不稳定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见光极易分解,以稳定性液体二氧化氯的衰减为例,在二氧化氯初始浓度为1mg/L,衰减时间为20分钟,阳光直射、室内有光、室内无光下的二氧化氯残余率分别为12.12%(实测值)88.55%(实测值)99.85%(计算值)。这也就不难回答为什么1h后二氧化氯即失去对哈维氏弧菌的抑杀效果。

  三、微生物的代时

  微生物代时,即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微生物每分裂1次所需的时间。表5或许已经告诉我们为什么消毒后弧菌等致病菌数目快速上升(致病菌代时比益生菌代时一般快1倍,且更适应塘底环境)。因此,水体消毒后立即足量地向水体补充益生菌。

  综上所述,不论从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还是从其半衰期来讲,消毒后补充益生菌的时间都不建议2-3天,建议消毒后12小时内迅速大量补充复合高活性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每亩建议施用3-4斤活菌,使水体益生菌活菌数至少达到104cfu/ml。

  文/图 大北农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青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