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虾养殖中的气泡病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对虾养殖,气泡病
  • 发布时间:2015-07-31 12:26

  对虾是否会像鱼苗一样患上气泡病,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利洋提供的3个养殖案例对对虾气泡病作简要论述,读者可通过左侧的二维码参与讨论。

  前一阵子,某微信群就“对虾是否存在气泡病”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认为虾根本不会得什么气泡病,纯属炒作;有人说之前并未引起大家注意,现在可以断定虾也存在气泡病;更有人直接以案例说话,虾确有气泡病!

  案例1:福建东山3月份案例

  福建东山陈老板的一口温棚高位池,池塘面积1亩,平均水深1.3m,750w和1500w水车式增氧机各一台,1100w罗茨鼓风机底管增氧机一台。2015年3月16日放10万尾一代虾苗。

  4月2日至4日,高温曝晴,4日下午水温达到32℃;

  4月5日早晨发现在料台上有6尾死虾,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pH8.0、亚硝酸盐0、氨氮0。溶氧仪显示水温29.4℃、溶解氧6.73mg/L、饱和度106.8%、盐度33‰。

  现场情况:水面浮有大量虾壳,有大量虾游塘,体色微红,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多为刚蜕壳的软壳虾,全长1.5cm至4.5cm不等。随后带病虾回药店做常规检查和肝胰脏弧菌分离。

  镜检发现大部分虾须里有气柱,部分气柱可能已被机体吸收,肝胰脏均分离出大量弧菌。当天全池泼撒“速解安”一包(1kg,有效成分为表面活性剂),之后泼二溴海因(500g,含量10%)一包。

  4月6日,病虾死亡数量明显减少,但料台中的虾全部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建议排塘。

  案例2:江苏赣榆4月份案例

  江苏赣榆县宋庄镇东郑村一大棚虾苗标粗塘,面积0.7亩,水深0.8m,一台0.75kw充气泵底管增氧,水体盐度16,比育苗场盐度低2度。4月份放仔虾220万尾。

  4月27号多云转阴,下午1时,气温19℃,水温23℃,简易测试盒测定pH值8.2,氨氮、亚硝酸盐未检出,进水后使用大包肥料(带有化肥气味)肥水。

  4月28日上午放苗,下午1时,气温19.5℃,水温23.5℃,pH值8.4,氨氮、亚硝酸盐未检出;

  4月29日晴天,气温升高很快,导致棚温、水温大幅升高,下午1时,棚内温度29.5℃,测水温28.5℃度,pH值9.2,氨氮、亚硝酸盐未检出。

  当天下午1点半,喂料时发现很多苗在水面缓慢游动,不下沉。水体透明度低,约10cm,以小型绿藻及硅藻为主,水面有气泡不散,底管增氧气量很小。镜检上浮仔虾,体内有大量气泡。

  处理方法:采取揭开大棚塑料膜通风,换部分井水,并泼“速解安”(表面活性剂)、“激活”(植物多糖)后,上浮的虾苗逐渐减少,由于虾苗太小,具体死亡数量不清,标粗17天后卖苗。

  案例3:广西西场5月份案例

  广西西场一南美白对虾池塘,面积5亩,水深55cm。放苗40多天。

  5月22、23日连续降温、阴雨,北风。

  5月24日,上午小雨,微北风,中午渐转微南风,天气晴朗,气温明显回升,14:00以后对虾出现游塘。

  检查游塘虾不空胃,多为侧游,鳃部明显发白(如图5),大量蜕壳,打转、游动极为缓慢,2、3个小时内发生大量死亡(约上百条),刚死的虾身体发白,不沉底,漂在池边,伴有鳃肿。显微镜检查发现靠近鳃部的头胸甲内侧、步足和游泳足关节处、尾扇等处的组织间均有大量气泡(气泡形状多为长柱形,如图6-8)。16:00测定池水pH值9.4,氨氮和亚硝酸盐未检出。水色清爽,以小型硅藻、绿藻为主,也有少量鞭毛藻类。

  当天该地区的很多池塘也出现了相同的气泡病急性死亡情况。对虾气泡病以前认为只在幼体及稚虾中发生,实际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有发生,是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死亡一般发生在连续阴雨天后突然大晴天,水浅、藻类单一、以小型藻类为主的池塘更易发生。急性死亡的典型症状是严重全身白体、白鳃、肿鳃,均为气泡堵塞血管和进入组织造成的。而较轻微的气泡病以尾部发白为主。

  关于对虾气泡病,业内一直存在争议,但通过各地案例可知这确是一种病,应该引起养殖者重视,下面对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发病原因

  对虾气泡病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氧气或(和)氮气过饱和,水体中过饱和气体通过对虾鳃丝上皮进入体内,从而在体内血管或组织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气泡或微小的肉眼不可见的气泡;或者当压力(水体压力、大气压)突然下降、水温突然升高时,使原来溶解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气体变成游离状态,形成气泡。气泡对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就发生了气泡病。气泡病是对虾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2、防控方法

  预防为主。气泡病是目前对虾养殖,特别是养殖前期的一个重要问题,常常防不胜防。建议根据池塘情况保持深水位,维持水体稳定,防止倒藻后小型藻类重新发生。养殖前期或清水放苗,以菌控藻,避免早期水体中单一种类的小型藻类大量繁殖;或者用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的“老水”放苗。养殖中后期保持水体足够肥度,保持水体稳定性。晴天午后或雨后晴天及时多开增氧机曝气。

  3、处理方法

  一旦严重发病,处理效果不理想。建议发病后及时打开增氧机曝气,外泼表面活性剂促进水体中的过饱和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外用刺激性小的聚维酮碘防细菌继发感染,同时外泼免疫多糖等抗应激,防气泡病后诱发病毒病发生。若出现上述案例中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等情况建议尽快排塘或卖苗。

  文/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