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水鱼工厂化养殖现状与发展建议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海水鱼,工厂化,养殖
  • 发布时间:2015-07-31 12:54

  天津市在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通过对天津市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进行调研,分析了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养殖地区,在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良好生物饵料和丰富的卤水资源;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之一,鲆鲽鱼等名贵海水鱼类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目前渔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产效益逐渐下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天津市海水鱼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实现健康的现代海水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天津市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并针对产业中出现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天津现代渔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现状

  天津市具有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地热资源丰富,为工厂化养殖提供了能源保障,海水与地热水结合可大幅度降低水产品的越冬养殖成本。同时,汉沽毗邻的北疆电厂、大港毗邻的大港电厂外排的冷却水,盐度25-33‰,符合国家水产养殖标准的水质要求,可以用于海水养殖。此外,汉沽沿线15公里汉沽盐场汪子,拥有晒盐地高盐度卤水、丰富的卤虫等天然饵料,诸多环境因素,非常有利于开展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

  1、养殖规模

  截止到2013年底天津市海水养殖产量12269吨,海水养殖面积3169公顷,海水养殖总产值92806万元,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20579元,天津海水工厂化养殖聚集在滨海新区汉沽、塘沽和大港,现有养殖企业47家,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89万平方米,已建成的具有海水工厂循环水设施设备的养殖车间30万平方米以上,就滨海新区汉沽而言,25万平方米以上封闭循环水养殖车间,是目前全国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与工艺集成力度最大的区域,积聚了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工艺,其技术先进性、效益显著性在全国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根据天津市2009-2013年度渔业统计年报统计,天津市海水工厂化养殖体积逐年增加(如图1)。

  2、养殖品种

  天津市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近年来开始养殖石斑鱼、红鳍东方鲀、斑点鳟鲑、欧洲鲈鱼等。天津市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开始于2000年,以本地褐牙鲆进行工厂化养殖为开端,2002年大菱鲆育苗突破以后开始进行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2006年“多宝鱼事件”以后开始进行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近年来开始养殖石斑鱼、红鳍东方鲀、斑点鳟鲑、欧洲鲈鱼等。2013年海水养殖鱼类产量百分比是根据2013年度天津市渔业统计年报统计(如图2)。

  目前虽然还主要集中在鲆鲽类养殖上,但逐渐往其他海水鱼类品种上转移。根据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产业信息表的统计,近年来鲆鲽类养殖产量正在逐年降低,详见图3。

  根据天津市2009-2013年度渔业统计年报统计,除去鲆鲽类外,石斑鱼、红鳍东方鲀以及其它海水鱼类产量逐年增加,2013年因为整体水产消费环境的原因,产量有所下降,详见图4。

  3、养殖模式

  天津市工厂化养殖企业根据天津市自身的水质特点和气候环境,经过多年的探索开发出2种养殖模式,即卤水兑淡水的开放式养殖模式和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开放式养殖模式,用卤水兑淡水做为海水水源。卤水来自周围盐池,淡水来自淡水井和地热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在配水池内把水调好温度、盐度用于养殖,用卤水和淡水及地热水的勾兑可以保证度夏和越冬养殖水温保持在20℃左右,日换水量100%-200%,养殖产量在7.5-15kg/m3。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由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单元、增氧装备、消毒杀菌装备、养殖池、高位水池、废水处理池和控温设备组成,日换水量15%-30%,养殖产量在15-30kg/m3。

  在循环水设备系统中,目前砂滤池、弧形筛、履带式微滤机、框架式转鼓微滤机、臭氧发生器、紫外消毒器、蛋白分离器、液氧罐、伟伦万特AOT处理单元等设备已普遍应用,在管道线路设计方面各家均各具特色。部分养殖企业安装水质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正在实现水质物联网远程监控。

  天津市海水工厂养殖循环系统较好融合了目前最新的科技成果,具有较好硬件基础,应用循环水养殖设备与工艺集成力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不过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实用高效的设备系统和工艺技术流程规范,尤其是系统运转中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当地循环水养殖优势的关键。

  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1、水源与环境

  由于天津沿海工业密集,沿海自然海水污染十分严重,大大限制了养殖水源。随着天津港的扩建、以及沿海旅游和城市功能规划,可用于水产养殖的土地变得十分有限。近十年来养殖业的兴起,以及工业和农业的用水,导致河北天津沿海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过大,回灌比例失调,特别是地热资源过度消耗,地面沉降已相当严重。

  2、种质与疾病

  天津市海水鱼类主要养殖品种为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其中大菱鲆、牙鲆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种质退化,导致养鱼苗成长速度太慢、养殖过程中容易生病、半滑舌鳎存在雌雄个体生长差异大、在养殖期内雄鱼生长过慢达不到上市规格等问题,各种养殖品种病害还是影响养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3、养殖模式

  传统养殖模式对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还造成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完善设施设备,并且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也要求很高。目前天津市已经建成的具有封闭循环水系统设施设备的养殖车间面积很大,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问题很多,系统的耦合性有待提高,适宜于每个企业自己的循环水模式还没有摸索成熟。

  4、产学研协同发展

  养殖业者对产业中形成的新技术、开发的新品种以及新装备等缺乏足够了解,彼此间缺少有效沟通。在产品质量、地方品牌、价格管理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运行机制,所以很容易造成生产企业和流通行业之间相互脱节,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影响到产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产业发展建议

  1、与基层示范基地对接,示范体系科技成果

  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建设技术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服务。引进高效养殖新品种,转化推广先进的循环水养殖设施装备和养殖关键技术,服务示范基地的实际生产。

  2、控制传统养殖模式规模,推进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

  严格控制低水平的海水工厂化养殖的规模扩张,坚决遏制过快发展的势头,使其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工厂化养殖的总规模。在政府科技政府扶持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从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逐步改进到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型地方优势产业。

  3、利用目前优势,做海水养殖工业化发展的排头兵

  利用好毗邻核心消费市场的市场优势,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养殖渔业基础的产业优势,优越的环境条件和土地资源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当地品牌知名度,逐步建成全国鲆鲽鱼类循环水养殖聚集区。抓住天津市滨海新区大力发展的大好时机,加速水产养殖业的转型提升,推进天津现代渔业发展成为新型渔业区域,做好海水养殖工业化发展的排头兵。

  本文由“国家鲆鲽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50)”、“工厂化养殖海水鱼类良种引进与繁育(13ZXNZNC07600)”、“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2014GB2A100531)”经费资助。

  文/图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 贾磊 宋文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