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某饲养东北民猪为主的猪场,基础母猪400头。2014年12月份,该场母猪出现急性死亡病例。母猪群采食量出现下降情况,部分猪只临床出现蹭痒症状(图1)。产房个别窝次仔猪在出生一星期后有腹泻症状,临床上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基于此情况,猪场老板以为是疥螨感染。遂采购国产某公司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母猪、保育及育肥猪一周。对个别采食量不佳母猪及育肥猪只用盐酸头孢噻呋肌注。一个月后,猪场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老板再一次用同样的伊维菌素预混剂拌料饲喂一周,此后该场临床症状仍未见减轻。此时,个别母猪、育肥猪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后期出现溃烂、脱皮症状。采食量急剧下降,体温升至41度。
2015年1月份,应该场老板邀请,笔者拜访了此场。通过与猪场老板沟通并巡栏后发现,由于生猪行情低弥,老板为省药费,猪场近一年没进行驱虫。另外,由于圈舍湿度过大,平时基本不进行消毒。母猪体况较差,便秘。部分母猪、保育猪、育肥猪有蹭痒现象。有的母猪皮肤出现红色菱形或方形疹块,触摸突出于皮肤表面。个别母猪皮肤有脱毛、脱皮、溃疡、消瘦等症状(见图2、图3、图4)。产房中有个别窝仔猪有腹泻。与饲养人沟通得知,腹泻仔猪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明显。由以上情况综合分析,笔者判断该场疑似猪丹毒与猪疥螨病混合感染。
猪丹毒的病原是丹毒杆菌。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猪的急性、亚急性败血症和慢性增生性疹块,关节炎。此病呈世界性分布。猪丹毒传播途径广泛,而接触性传染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病猪、带菌猪以及其它带菌动物通过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和猪舍,经消化道途径传给易感猪。本病也可经损伤的皮肤以及蚊、蝇、虱、蜱、螨等吸血昆虫或寄生虫传播。使用屠宰场、肉食品加工厂的废料、废水、食堂泔水、动物性蛋白饲料等喂猪常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寄生虫的感染可增加猪丹毒的严重性。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虫引起病猪发生剧烈性痒觉感和各种类型皮炎的世界上公认为最严重的猪体外寄生虫病。猪疥螨终生寄生在猪的皮肤上,其长度约为0.5毫米,潜藏于猪只的皮肤表层,并在此完成整个生活史。猪疥螨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雌雄疥螨成虫以猪皮肤组织及渗出淋巴液为营养。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雌虫在皮肤表面凿隧道,在隧道内产卵,一条雌虫一生可产出40-50个虫卵。虫卵经3-5天孵化出幼虫,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皮肤上开凿小穴,以3-4天在穴内蜕化为若虫。若虫又在皮肤上挖凿浅小的隧道,在隧道中经3-5天最后蜕皮变为成虫。猪疥螨的生活史属于不完全变态,整个生活史平均为12天,在8-25天内变动。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几乎极少猪场未感染猪疥螨。

猪疥螨感染常造成猪的慢性皮肤病变或皮肤过敏性病变。导致猪只搔痒及不适,进而严重影响饲料报酬率和猪只生长。据中国农业大学韩谦报道,感染猪疥螨仔猪比未感染仔猪增重少8%。
猪疥螨感染后,还会影响猪只屠宰时的胴体皮肤外观,降低出售品质。也影响皮革质量外观。
基于此,笔者建议猪场采取以下措施:
1、所有母猪使用通灭肌注一次。用量按每33公斤体重肌注1毫升。饲料中加入利高-44拌料饲喂7天。用量每吨饲料添加2公斤。同时对病情严重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肌注。病情严重猪只及时淘汰。
2、对保育猪及育肥猪饲料中加入雅福康(10%氟苯尼考预混剂)拌料饲喂7天。
3、全群带猪消毒。百胜按1:400配制。一星期一次。
方案使用半月后,老板来电告诉笔者猪群已大有好转。1个月后回访,猪群已稳定,临床症状已消失,所有猪只采食全部恢复正常。
以上案例是值得我们广大生猪养殖从业者思考的。行情虽然低弥,但是猪场管理不能任之放之。科学合理并有计划的免疫、保健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笔者建议猪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驱虫方案并严格执行操作。这其中驱虫药物的选择是很关键的。驱虫药物的选择可按照安全、有效、易操作、成本低的原则进行。硕腾公司的驱虫药物“通灭”是进口的肌肉注射驱虫药物。其主要成份为1%多拉菌素。肌肉注射一次,药物有效期可达18天。一针注射可有效清除猪只体内外寄生虫,尤其对猪疥螨可100%杀灭。不用再担心因拌料给药和口服驱虫药物而受采食量影响的问题。全场一年使用1-2次。每33公斤体重肌肉注射1毫升。仔猪断奶当天肌肉注射0.3毫升/头。
硕腾(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猪业务团队技术服务 王海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