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我国种业大时代大变革的列车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09:40
2000年我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和实施,我国种业从此终结了“独家”和“垄断”,走向市场开放,开启了我国种业发展的新纪元。我国种业在经历了十年市场开放竞争的洗礼和拷问后,从2010年至2013年,国务院连续三年颁发我国种业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和改革政策措施,史无前例地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高度,首次明确提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从事基础性和公益性育种研究,扶持和促进种子企业,尤其是大型“育、繁、推”种企逐步成为我国商业化育种和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集中财力和资源扶强做大,吹响我国种业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各地各级政府也相继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逐年加大财政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形势逼人强,我国农作物种业本轮改革力度空前,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毫无疑问,我国种业发展又一次处在重要的战略转折期,种子企业遇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与国家种业新政空前给力,种业改革前景光明形成鲜明对照和反差的是,当前我国种企尤其是中小种企面临窘境。种子市场的开放使种业界按捺不住狂喜,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种企犹如雨后春笋般无序地迅猛涌现,行业总体供远大于求,面对僧多粥少的种子市场,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其结果只能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随着我国种业政策和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市场准入门槛的大幅提高,行业风险的有增无减和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我国种企终于在风雨飘摇的市场竞争震荡中逐渐回归理性,由峰值时的8700多家锐减至目前的5200多家,而且还在加速锐减。“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这原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国家的种业新政和改革导向非常明确,那就是集中财力和资源重点扶持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企做强做大,把我国建设成为种业大国和强国,这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已经到来的种业大变革和大时代,种企尤其是中小种企,还应重温毛主席当年的教导,“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一方面种企须调整思路,创新思维,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培养和打造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建立现代高效灵活的机制和体制,加强和重视育种科研建设,注重种业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诚信经营,打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种企要顺应国策,用足、用够国家种业新政,捕捉机遇,把握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吸纳优秀育种科研人才和优质育种资源,努力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项目资金扶持。正如其它国家千方百计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快班车一样,种企要搭上我国种业大时代大变革的发展快班车,顺势而为,借力蓄势,“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双管齐下,逐步做强做大。
文/刘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