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湘研辣椒誉满天下

  以辣味湘菜名闻天下的湖南,其培育的优质辣椒品种也是闻名大江南北。2004年,据亚洲及太平洋种子协会早年调查报道,湘研系列辣椒品种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湖南湘研种苗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种子供应中心。

  湘研辣椒的培育之路

  “辣味烈性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辣椒自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后,迅速在土壤肥沃湿润的湖南生根、开花、结果,繁衍扩张,赢得忍耐刻苦、骁勇强悍的湖南人酷爱。湖南多雨潮湿,湘人吃辣御寒祛湿,当地也逐渐从一般的嗜辣发展到大规模种辣、制辣。新中国成立后,辣椒新品种的培育得到发展,并取得了成绩。

  1959-1965年,湖南省园艺研究所采用集团选择法,从“衡阳伏地尖辣椒”中选出一个早熟品系“伏地尖1号”,采用单株系统选择法,从“长沙河西牛角椒”中选出中熟辣椒新品种“21号牛角椒”。但两个新品种并未没有太大的突破。

  科研人员意识到,品种资源研究是育种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性研究。据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资料《继往开来十三年》记载,1978-1982年,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张继仁、李树宝等人在湖南全省范围内进行蔬菜品种资源调查,在33个市(县)的35个辣椒重点产区,调查采集了辣椒品种材料53份。随后,育种家们对采集到的品种进行田间鉴定,通过整理筛选出一组性状优良、适应性强、可以进一步扩大利用的品种,很快研发出了喜人成果。

  1980-1985年,张继仁、李树宝等人以伏地尖为母本、小矮秧为父本,配制出湘研一号杂种一代品种。湘研一号是极早熟、早期产量高的微辣型早熟组合,5月初即可上市,比同类品种早半个月,销售价格也是高出许多。该组合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迅速推广到全国其他省份,成为城郊蔬菜基地的主栽品种,并从此拉开了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张继仁领军的辣椒课题组持续发力,一举设计配组出微辣型、辣味型、甜椒型、专用型等早中晚熟配套的10个一代杂交组合(湘研一号至湘研十号),满足了全国不同生态地区、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栽培制度的需求。湘研辣椒一炮走红,学术界人士纷纷称其为“湘研辣椒”,这是我国辣椒育种周期最短、组合配套最全、适应范围最广、经济性状优良的系列辣椒组合。

  1993-1998年,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在第一代杂交辣椒选育的基础上,先后配组了湘研系列辣椒更新换代优良杂交组合10个,湘研十一号至湘研二十号。新的杂交组合改进了第一代湘研辣椒果型偏小、早衰、抗性不强等问题,生物性特性和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湘研辣椒种子成为抢手货

  湘研系列辣椒新品种的育成,充分满足了国内辣椒生产、消费的需求,其声誉传遍大江南北,种子也成为热门抢手货。90年代中期,每年9-11月售种高峰期,各地种子经销商纷纷赶到长沙购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李雪峰回忆,每年周边的宾馆、招待所都住满了各地赶来的经销商,他们每天到蔬菜所排队等候买种。高峰期每人只能凭身份证限购3—5包辣椒种,制种量少时,要等一个月才能买到。

  当时,蔬菜所卖出一包50克的种子可赚50元,有人戏称“一箱200包的辣椒种子,只要从楼上搬到楼下立马赚到1万元”。1996年,湘研系列辣椒售种16.9万斤,盈利3600万元,人均创收40万元,在国内同行研究所中处于领先地位。

  杂交辣椒种子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操作繁琐,生产成本较高,一直制约优良品种的大批生产、推广。1996年开始,育种家们成功运用辣椒雄性不育系三系配套方法生产种子,节约成本,提高种子质量,促进了湘研系列辣椒的大面积推广。

  1997年,湘研集团筹备成立,其研发的湘研系列辣椒品种已独占全国半壁江山。此外,湘研辣椒品种被越南等数十个国家试种成果,并在越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大面积推广,湘研辣椒种子产业享誉世界。

  开展专用型辣椒品种选育

  继湘研系列之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针对全国各地大中城市郊区专用蔬菜基地和大棚设施栽培需要,进行专用型辣椒品种选育。

  “9501”、“9502”、“9601”等辣椒新品种适合长途储运,早熟、丰产,抗病性好、商品性好,果肉厚果皮硬。此外,湘辣系列辣椒是根据嗜辣地区消费喜好选育的辛辣型和干制加工型辣椒新品种,成熟果深红色,味辣,口感好,抗性强,较抗病毒病、疫病等,有早、中、晚熟不同类型。

  2004年,湖南省蔬菜所与湘研集团分开,成立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各自具备研发和销售能力。湖南省蔬菜所和湘研种苗,是湖南辣椒品种研发的主流单位。

  如今,湖南省蔬菜所主要研发福湘系列泡椒、兴蔬系列尖椒和博辣系列线椒。其中,博辣红牛适合机械化生产、采收,福湘秀丽红泡椒在海南广受欢迎,兴蔬绿燕尖椒是粤西北运菜产区的热销品种。

  《农财宝典》记者 江树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