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企起跳争抢“政策红包”
- 来源:农财宝典种业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子法,种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0:22
产业政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农业保险、人才培养
国家种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大型种企迎来重大利好,加大兼并重组;中小种企要坚持专业化道路,在某一方面独具专长,以此在产业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在优势区域发挥自身特长,领先于竞争对手。
种子法修订草案将专门设置扶持措施一章,通过法律形式对种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全国人大法案室副主任张福贵表示,种企发展扶持政策是此次种子法修订草案新增章节,将在产业政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国务院下发种业界翘首以盼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确定了扶优扶强的基本原则,成为民族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国家层面对种业的扶持政策陆续落地,种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行业人看来,国家种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大型种企引迎来重大利好,加大兼并重组,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坚持专业化,既要“自力更生”,也要“争取外援”,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
大型种企行业兼并重组加快
鉴于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国家种业政策方向明确:重点支持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在第十二届全国种子交易会上介绍,随着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加快,种企数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了5200多家,减幅达40%;种子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4家中国信用种企的市场份额由13%提高到了40%。
种业扶持政策针对实力较强的企业,这是是国家站在种业战略高度,实现做大做强我国种业的目标。促进种业的大整合,是国家政策导向。《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展目标显示,到2020年,培育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种企,尤其是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企,在种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迎来了重大利好。
9月22日,农发种业出资7236万元成立合资公司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同时以7859万元的代价取得金土地种业37%股份。农发种业在先后收购河南地神、广西格霖、湖北种子集团、中垦锦绣华农以及山西潞玉等种业公司后,持续加大种业布局。而据农发种业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计入当前损益的政府补助有350多万元。
敦煌种业董秘张绍平曾表示,近年来国家颁布的种业政策,均可看见对大型种企的扶持力度,这也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9月26日,敦煌种业在短暂停牌后,募资金额4.8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优先安排于主营种子产业。在敦煌种业看来,充裕的资金有利于公司在种子行业整合中保持行业龙头企业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公司可择机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种子行业整合,提升市场占有率。
9月29日,隆平高科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以11.8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01亿股,募集不超过35.76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中信集团持有隆平高科的股权比例为21.36%,成为隆平高科的实际控制人,而中信集团属于中国财政部。
隆平高科高层表示,中信集团通过本次并购,将获得进入农业产业的高黏性入口,占领整合农业产业链的制高点,其国资背景已不难看出国家对种业产业的高度重视与战略性布局。
中小企业坚持专业化
国家的种业新政和改革指向非常明确,那就是集中财力和资源扶持骨干种企做强做大,这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主流方向。而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光联在第十二届全国种子交易会上说,未来种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大型种企以研发为主、实现育繁推一体化,中型企业代理品种,小型种企转做销售。
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康平认为,事物发展一定会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规律,作为中小种企,应量力而行,切不可偏离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去盲目跟从“做强做大”。
“在种业大时代中,种企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刘康平说,既要“自力更生”,也要“争取外援”,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
种业人士刘石更进一步说,所有种企都去搞育繁推一体化不现实,中小种企要坚持专业化道路,在某一方面独具专长,以此在产业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在优势区域发挥自身特长,领先于竞争对手。
事实也正是如此,能否拿到种业扶持,很多小企业心态摆得很正。广州种子商会会长黄金虹认为,相对于种业扶持,企业更乐于见到的是国家现在提供的公平公正的种业环境。“每个企业都在努力生存求发展,有着自己的方向和打算。”黄金虹说。
2010年:
种业写入2010年1号文件。首次提出在国家层面上启动种子战略的规模,并认为良种培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中之重。
2011年:
国务院下发种业界翘首以待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的基本原则,成为民族种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2年: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59号),绘制了民族种业中长期发展的清晰路线。再次明确企业主体,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支持具有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首次提出“种业财政”,将加大种业扶持力度。
2013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新布局的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种业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按规定开展种业领域相关研发活动后补助,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
2014年:
种子法修订草案完成征求意见稿,专门设置了扶持措施一章。
国家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或者种业基金,用于扶持品种选育、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和种子储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种业。
国家加强种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对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内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永久保护。优势种子繁育基地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制种大县给予财力扶持
国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种子生产保险: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保险费补贴等措施,支持发展种业生产保险。
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兼职、挂职、签订合同等方式,与种子企业开展人才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鼓励育种科研人才创新创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种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园区对种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农财宝典》记者 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