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育苗难题如何破?

  面对种苗市场这块美味蛋糕,种子产业链不少企业、代理商跃跃欲试。然而,经过近四十年发展,技术难、人才缺、投资大等问题也是摆在企业眼前的问题。欲想走上工厂化育苗路,企业该如何解决这些棘手难题?

  技术:专业人才+标准化操作

  技术问题,这是记者在走访工厂化育苗场时被多次提及的话题。

  如何攻破技术难题?专业人才必不可少,每个规模苗场都有着强大的技术队伍。比如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2008年留学日本,储备了现代农业种苗培育知识。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武汉市农科院,具有一大批专业人才。

  具体而言,在每个生产环节均有规范化操作流程。以嫁接苗为例,选种是第一环节,优良的种子是培育优质种苗的保证,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砧木及接穗;浸种、催芽、播种均要达到规定的温度、适度和时长;嫁接前要做好温度、湿度、光照管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嫁接要手法熟练,方法正确;嫁接苗后要经过结合期、愈合期、融合期和成活期,每个时期要注意嫁接苗管理。

  管理:把控生产与销售

  工厂化育苗如何进行管理?这也成为采访过程中不少育苗场提出的问题,特别在华南地区,工厂化育苗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较于种子高利润,种苗的利润率仅为10%-15%,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育苗企业摆在首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受天气、技术等限制,种苗的成活率和质量稳定性不高,特别实在华南地区,高温高湿以及台风来袭等对工厂化育苗带来挑战。在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寿光办事处主任李子昂看来,工厂化育苗要做两个环节的管理:生产与销售。

  李子昂认为,生产环节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进行选种、播种、嫁接前、嫁接、嫁接后都有规范的管理流程。成本管理的关键落脚点在于人力成本的管理,嫁接苗有不同的生产环节,每一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对工人进行劳动环节计件。如在嫁接环节,将嫁接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嫁接人员,按照成活率及嫁接数量支付嫁接费用。而对于养护人员,则采用单棚核算的方式,根据种苗质量标准,将种苗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确定不同价格,再根据物资、人工的使用情况及育苗数量确定其收入。“做好生产管理,用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种苗。”

  “订单是嫁接苗工厂生产的生命线,渠道经销商队伍的稳定是订单不断的前提,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是销售管理的核心。”李子昂说。

  如何选择经销商?忠诚、接地气、有体力是选择经销商的三个标准,而在管理方面,则要做到适度扁平化、不窜货、严格市场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人才:培养与合作

  山东工厂化育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嫁接管理技术及嫁接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日趋成熟,但是在南方,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工厂化育苗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在苗床准备、基质配比、水肥供给、病虫害防治、出圃分级、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育苗高峰期,找到嫁接人才更是难上加难。由于育苗有淡旺季之分,一旦育苗进入淡季,嫁接人才流失严重。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广东维生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涉足蔬菜种苗后面临的问题。公司副总经理何丽贞介绍,公司发展蔬菜种苗后培育了一批专业化人才,熟练掌握苗场管理和嫁接技术。

  在行业人看来,工厂化育苗要提供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除了企业自身培育,还应建立起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合作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支持

  工厂化育苗集成了设施生物技术、设施工程技术、设置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涉及到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流动资金等,工厂化育苗投入大,成本高,获得政府支持成为不少企业的呼声,企业希望政府能扶持育苗中心建设,实行购苗补贴,推广工厂化玉米机械装备等。

  温室是工厂化育苗的必要设施。以温室为例,目前日光温室造价约20万元/1000㎡,连栋温室是山东大型育苗企业主要采用的温室大棚,造价达到30万元/1000㎡。

  对于蔬菜育苗的发展,近年来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政策。2011年,广西出台了《广西蔬菜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根据大纲,实施蔬菜先进生产设施补贴政策;2013年,武汉市按照每亩1万元的补贴标准建设7万亩钢架蔬菜大棚;根据《福建省2013年设施农业大棚补贴项目大棚建设标准》,设施蔬菜智能温控大棚建设标准大棚每亩省级补贴5万元,设施蔬菜温室大棚每亩省级补贴1万元。

  《农财宝典》记者 叶香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