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百利:做华南最大种苗企业

  2011年7月,在日本明治大学主修农业经济学“海归”康英德创办了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下称“厦门百利”),经过四年发展,厦门百利已成为成为福建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年出产量超过3000万株。近日,《农场宝典》记者专访厦门百利总经理康英德,解读厦门百利的发展之路。

  年育苗量3000万株

  《农财宝典》:2011年7月,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当时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康英德:我在日本读书的时候观察到,在国外工厂化育苗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而在国内许多地方该产业还属于起步阶段,我看到工厂化育苗在国内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将工厂化育苗做大做强,这成为我立志回国后的愿望。

  2010年,毕业后我回到了厦门,寻得了合作伙伴荷兰瑞克斯旺种苗公司和厦门青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开始创业之路。2011年7月,厦门百利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占地300亩。

  成立之初,公司以生产研发和批量生产番茄苗、辣椒苗迅速切入厦门周边市场。当时福建地区上规模的蔬菜种苗生产企业不多,很多农户和大的种植户,都是自己育苗,对嫁接苗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厦门百利提供的种苗恰似雪中送炭,订单潮涌般涌来。2011年厦门百利就生产优质种苗500万株。

  《农财宝典》:目前,公司种苗的销售市场主要是及年产量是多少?

  康英德:厦门百利成立之初主要生产茄子嫁接苗和小批量椒类实生苗,相对于番茄嫁接苗和瓜类嫁接苗,技术要求低一些。

  2012年以后,随着公司精量播种机、催芽室、嫁接流水线、愈合室等育苗设施不段完善与公司业务拓展,公司开始承接大批量(单个订单10万-100万株)嫁接苗和实生苗订单,这些订单一般来自大型园区或特定区域市场,品种单一,供货集中。这对苗厂生产管理和技术攻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公司逐步攻克了番茄、椒类、黄瓜、苦瓜、冬瓜等嫁接苗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订单的批量、稳定供应。而且率先推出了自有番茄砧木“爱好”,该砧木不仅高抗青枯,而且愈合后自身粗壮,接穗养份供给充分,嫁接后果型好、产量高,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

  目前公司主要销售市场为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六省,运输距离最大为广西百色。公司年育苗量3000万株,其中大部分为嫁接苗,年销售量平均增长30%以上。在目前公司的生产的各类蔬菜种苗中:番茄苗1000万株占33.3%,茄子苗500万株占16.7%,其他椒类、瓜类苗1500万株占50%。

  政府支持不可少

  《农财宝典》:就厦门百利发展来看,工厂化育苗的发展具体来说会面临哪些困难?

  康英德:工厂化育苗在全国各地发展情况却不尽相同,北方蔬菜产区相对南方发展早得多,而沿海地区的冬季温暖气候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

  沿海地区在夏季育苗会遭遇台风侵袭,在厦门地区搭建的育苗温室大棚,要求棚体骨架结实,密封性好,抗风能力达10级以上,这无疑增加了育苗大棚的搭建成本。

  每年7到11月是厦门百利种苗生产旺季,每天嫁接苗量在30万株左右,仅嫁接工就有100多人,如何管理这些嫁接工,保证嫁接环节的质量,并使嫁接苗得到最好的愈合环境,都考验着厦门百利的管理团队。

  厦门百利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理念,先后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职业学校、河南商丘职业技术学校等农业院校招聘农科类毕业生30多人,派往青岛瑞克斯旺、寿光百利、江苏绿港等地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并引入机械类专业人才,设计完成自动切管机、嫁接流水线、LED补光型愈合室等蔬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设备,做到嫁接苗生产机械化生产最大化。逐步奠定了自己在嫁接苗生产中的优势地位,育苗供给量也做到了全国领先。

  《农财宝典》:您认为政府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支持工厂化育苗?

  康英德:我觉得政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支持工厂化育苗:首先从政策层面引导种苗企业做大做强,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向优质种苗企业倾斜。

  其次,加强对作坊式育苗小企业的管理,避免无序竞争。

  再者,随着优质蔬菜品种的大众化和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蔬菜种苗价格肯定是会逐年上涨的,建议对优质蔬菜种苗每株补贴0.1-0.2元,以鼓励农民订苗的积极性。

  第四,工厂化育苗企业如果要做成综合性一流的企业,往往会涉及到育种研发、种子加工、区域示范、现代农业综合运营等方面业务拓展,政府应当鼓励并支持种苗企业全方面发展。

  广东将建分厂

  《农财宝典》:据了解,集约化蔬菜育苗高投入,高成本,回收周期长。但行业人认为,工厂化育苗是蔬菜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对此,您怎么看?

  康英德: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方面,如果育苗企业进行工厂化育苗是想短期获得较高收益的话,的确,工厂化蔬菜育苗项目不是首选,因为大家都知道该项目前期温室大棚建设和人工成本都很高,资本回收周期长。

  第二方面,如果育苗企业把进行工厂化育苗当成一个推广平台,推广自已的优良品种和开发先进的嫁接育苗技术,让种植户不仅能种植上世界上优秀的蔬菜品种,还可以享受嫁接苗带来的抗病增产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种植户的收益。这样育苗企业就可以从种子销售和种苗销售两方面获得效益。

  集约化育苗肯定是蔬菜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另外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育苗企业应该全面发展自己,发挥平台优势,获取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农财宝典》:目前福建省育苗年产量达到多少?育苗产业还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康英德:目前福建省育苗年产量1亿株左右,并处于一个上升期。经过厦门百利这四年的努力推广,现在福建农民慢慢都不再自己育苗,将育苗这项目工作交给专业化的育苗公司,所以育苗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农财宝典》:立足厦门,做南中国最大、能立足于中国、立足于世界的种苗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有哪些具体计划?

  康英德:厦门百利成立后的这四年,公司在人才梯队建设、国际合作、设备引进、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都得到有力发展,成为南方市场种苗主要供给企业。现在加拿大A&L实验室、以色列ARO集团,江苏绿港现代农业集团等都抛来绣球,洽谈合作事宜。

  厦门百利也会抓住这发展有利时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增强国际视野。近期计划在广东设立分厂,辐射广西、海南市场;合作的建设的A&L实验室也将向社会提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污染、土壤微生物和病虫害的分析服务。

  《农财宝典》记者 叶香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