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位优势 种子走出国门
广西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有便捷的水路、公路、铁路通向东南亚,是我国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的重要桥梁,开展与东南亚贸易合作方面区位优势明显。据了解,目前广西有30%的种子公司开始与东盟建立合作关系。
广西种子“走出去”
东南亚蔬菜种植结构与广西类似,然而东南亚蔬菜新品种研发起步较晚,因而对国外的蔬菜种子依赖性强。毗邻东南亚的广西无疑成为中国种子进军东南亚的优势之地。
“东盟许多国家经济发展不如中国,直接出口蔬菜到东盟很困难,但是蔬菜种子在当地有很大的需求量。这为广西种子走进东南亚提供了契机。”广西泰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华认为。
2010年,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农业部批准的《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许可证》,董事长吴全满介绍,万川种业种子出口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印尼、与柬埔寨等国,在东盟主打的是蔬菜种子,每年经营的品种有10个左右,在越南叶菜类种子市场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广西在瓜菜类种子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许多品种在东盟国家受到欢迎,黑皮冬瓜种子在越南的销量很好。”南宁桂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月喜认为,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种子资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走出去”。
除了蔬菜,水稻种子在东南亚也占有一席之地。广西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野生稻、野生糯玉米等多种作物种质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种业发展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可利用;广西温、光、热、水资源优越,是全国最安全的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农作物种子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越南是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上世纪90年代底起,越南大批进口广西水稻种子,目前仍有70%的种子要依赖国外生产,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仅从广西口岸每年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子就达2000吨左右。
技术输出带动种业交流
2004年至今,广西南宁成功举办了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平台,瞄准东盟技术需求,面向东盟国家客商开展了大量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产业的展示推介与项目洽谈活动。
技术输出、带动种业交流是目前广西种子走进东盟的主要方式。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国内业务部部长何艳莉告诉记者,越南、老挝等经济相对薄弱的国家对于农资和农机的需求较多;而泰国等经济相对优越的国家更希望有种子方面的交流。
据了解,目前广西有30%的种子公司开始与东盟建立合作关系。但是东盟的市场容量有限,据分析,东盟最多可容纳广西40%的种子市场。通过技术输出带动种业交流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2013年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四届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展示交流会在南宁召开,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广西种业与东盟以及其他国家的交流。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广启用优良的新品种,蔬菜产业的发展充满希望。
种企抓住机遇发展种子出口
蒋月喜说:“种子进出口公司的出现可以加快与国外的交流,这也是广东、福建种企发展较快一个原因。”但是,广西种业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没有进出口资质。
“我国对审定品种出口管理较严格,对于许多种企而言,与东盟的种子交流还存在一定难度。”据了解,对于种子进出口资格的审核要求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而且推广的品种一定要通过审定。一个新品种出口到国外,不仅要通过国内审定也要通过国外审定,还要进行示范推广。生长周期较长的大田作物,获得出口批准一般要花上9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用在品种审定上。
蔬菜生长周期较短,自然地审定和推广时间会相应缩短,相应的蔬菜种子的出口便显现出很大的优势。刘伟华认为,应对逐渐饱和的市场,增强品种竞争力、拓宽市场刻不容缓,应当利用靠近东盟的地理优势,发展蔬菜种子出口贸易。
《农财宝典》记者 刘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