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手法激活传统意蕴——四川沐川中医院项目方案设计特点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现代,传统,医院项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0 15:12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医院项目位于沐川县新城的综合服务中心区,此区域山入城来、三水交汇,具有良好的山水景观;北部对接老城,南部对接生态工业区,具有便利的区位可达性。医院的新建项目分为中医院及职工中转房两大部分。
中医院部分总用地面积22824m2,总建筑面积为5930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42023m2,包括门急诊、医技部、住院部和行政管理用房。而职工中转房部分总用地面积11327m2,总建筑面积12961m2,建筑层数为11层。
医院在做好医疗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整体色彩和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建筑在传统坡屋面的基础上,根据体量及比例关系,进行优化处理,并采用传统建筑常用的白色墙面和木纹机理,使建筑既体现传统文化的意蕴,又通过现代的手法处理使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体现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职工周转房的造型,提炼出中式民居造型特征,以现代的材料(槽钢、玻璃)呈现出白墙黛瓦的传统意向。
分期建设
一期建设区域(地上部分)包括门急诊大楼、医技大楼、一期住院楼;一期建设区域(地下部分)包括后勤生活服务、保障系统、车库。一期工程床位数为200张,总建筑面积28145m2,地上建筑面积20027m2,其中门急诊、医技部为4层,建筑面积10727m2,住院部为6层,建筑面积9300m2;地下建筑面积为8118m2,其中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5118m2。另外,设机动车地下停车位200个。
二期建设区域(地上部分)包括门急诊大楼、医技大楼、二期住院楼、中医名医馆及中医研发机构用房;二期建设区域(地下部分)包括后勤生活服务、保障系统、车库。二期工程床位数为300张,总建筑面积为3115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1996m2,门急诊、医技部为4层,建筑面积4780m2,住院部为8层,建筑面积15116m2;地下建筑面积9162m2,其中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7662m2。另外,设机动车停车位220个,其中地上20个、地下200个。远期建设区域包括职工周转房。
功能分区
医院主要医疗用房采用“E”字型集中式布局;前区面对北侧广场,主要为门急诊医技用房;后侧分别布置两栋住院大楼,利于分期建设。
院区各主要功能联系紧密,分区合理;在主要医疗用房区设置了地下室,在地下室区域布置了后勤保障用房(含污物处理等),通过竖向交通与其他医疗用房联系,减少地上交通的交叉与干扰,地下室其余部分为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
南侧用地上的职工周转房采用围合式布置,主要出入口设置于北侧,前区设置入口广场,次入口位于西侧;在中部设置了车行道路连接主次入口,沿路布置地面停车位,同时在中部设计了步行中庭景观,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北向,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
入口设置
沐川县常年风向为北风,根据以上基地周边交通分析,确定院区各个主要入口:
主要人行出入口在院区北侧,打造水景入口广场,作为医院的形象展示;
门诊出入口设于医院院区北侧;急诊出入口设于医院院区北侧;主要车行出入口设于医院院区北侧,靠近地下车库出入口;住院出入口设于医院院区东侧;行政办公出入口设于医院院区南侧;污物出口设于院区南侧,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隔离区域;物资出入口设于院区南侧;医馆出入口设于院区西侧;职工周转房主入口设于南侧用地北侧,与院区联系方便;次入口设于南侧用地西侧。
流线设计
本方案流线设计清晰合理、高效便捷。
*人行流线
患者及家属人行流线主要通过前区广场进入院区,分别到达门诊部、急诊部、住院大楼等医疗用房,住院部还设置了单独出入口,亦可以通过该出入口到达;行政管理、中医名医馆及中医研发机构拥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
*车行流线
社会车辆主要通过北侧出入口进入前区广场后即进入地下车库,减少人车干扰;物资车辆则主要通过南侧次入口进入院区,并沿南侧道路进入地下车库;污物运输车辆通过南侧污物出口进出地下污物处理区;办公车辆通过南侧行政管理出入口进入院区,靠近行政管理用房设有临时停车位,方便使用。
*物品流线
本方案洁污流线相对独立,互不交叉干扰。污物经过地下污物处理区处理后通过南侧下风向的污物出口直接运出,减少了对院区的影响。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基于“生态型园林式医院”的设计理念,着力塑造环境优美、自然和谐、绿色环保的园林景观;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空地营造庭院式绿化;通过建筑小品、连廊、小广场等,把室内外空间结合起来,将患者和医护人员从室内引向室外,感受自然绿色的生命气息。
文|张远平 夏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