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概述了数据库的优势,分析了患者档案数据库的管理方法和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建立患者档案数据库的若干注意事项。
关键词:患者档案;数据库;医学管理
随着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可利用计算机存储、传输、获取和远程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处理医学管理的各种信息,为患者各阶段疾病诊治提供病史依据。建立患者数据库可以提供一种共享、稳定、安全的技术方法,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据库的优势
数据库系统为数据提供了共享、稳定、安全的保障体系,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全面的和集成的信息管理方法。它建立在数理逻辑和集合操作基础上,具有高效、可靠、完整、自同步等特性,可提供高效的数据控制和数据检索功能,是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控制的最佳选择。主要优点有:数据结构化、数据集成和共享、减少冗余和不一致、提供事务支持、保持完整性、数据独立性高、数据库恢复、增强安全性、平衡冲突请求和加强标准化等特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数据库系统有很多,适用于企业级的大型数据库有:ORACEL、DB2(IBM)、INFORMIX(IBM)等等。
二、患者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建立患者档案数据库,具有传递速度快、共享性好、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等特点。数据库可记载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健康状况、个人健康状况、曾患病及诊治状况、医院的各种检查图像及结果和医师为患者所做的各种治疗记录等信息。数据库要求建立一人一卡一号的档案管理模式,以患者姓名和身份证号为统一识别信息进行查询,并在卫生系统网络中不断补充个人健康医疗信息,使档案数据库随个体成长具有连续性。患者数据库应遵循先保质、后增量的原则,逐步实现全民入档,以在最短的时间检索患者病情、避免重复检查、远程会诊、时实跟踪病情、掌握区域性疾病和审查医学处理流程等提供有效信息为目标。
三、患者档案数据库的具体应用
(一)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
利用患者档案数据库可第一时间分析区域发病和集中发病情况,为疾病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提供高危疾病发生和防治工作需要的信息。如统计某段时间、某个区县一些传染疾病或同种疾病的确诊例数,依据患者分布分析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区域,及时进行防治和管理,减少该例病症的继续蔓延。
(二)避免重复检查,缩短急救时间
在急救过程中,患者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当缺少医疗设施进行检查诊断或进驻医院急需进行救治时,可以通过患者档案数据库及时查询患者的相关资料和病史等信息,了解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血型、过敏史及病史等。在避免重复检查的同时,节省时间,进行施救。
(三)进行远程会诊,跟踪患者病情和救治过程
因特殊原因,患者需要转院治疗,在患者无法及时就医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患者档案数据库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查询患者的治疗进程和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效,进行远程会诊,制订患者治疗方案或指导患者进行自救。
(四)审查医学处理流程
医院主管部门也可以抽查患者档案数据库的资料,检查医院的处理及治疗方案等是否符合流程,能及时发现问题,监督医院和医生的治疗过程,增加医生的责任心,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注意的问题
建立患者档案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以后的疾病诊治提供依据,并为区域传染性疾病和集中确诊的疾病的统计分析提供有效数据。因此,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专人对患者档案数据库的数据及时更新和定期维护,以免因数据的不准确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各种纸质原始资料应分级长期保存,并备注各个诊疗过程的操作者和信息录入者,当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或数据遗失时可以作为依据。
五、结束语
随着未来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档案数据库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适应和改进的过程。患者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初期虽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其优势在于可以为医疗机构掌握区域性疾病、避免重复检查、远程会诊、实时跟踪病情和审查医学处理流程等提供有效帮助,为医院改进工作方式和促进医疗发展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凌平,陈志勇.出院病人随访管理系统构建和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5)
[2]葛寒松.数据库优点分析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2)
[3]陈智为,何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及其管理[J].北京档案,2001(9)
[4]刘芳兰.健康档案共网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09(3)
文|张家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