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猪场在做减法?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猪场,生猪,养猪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9 09:26
近两年来,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不少养猪户都感叹遭遇“寒冬”。饲料和人工价格的不断攀升,养猪成本逐年增加,低迷的猪价对于养猪产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2014年可以说是养猪人全面亏损的一年,“不卖也亏,卖了更亏”基本上是所有养殖户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
面对低迷的生猪行情,养殖户不得不开始缩减自己的规模,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压力,期待着下一个养猪业的春天。那么,2014年猪场减产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行情低迷,只能减产硬撑
“养猪二三十年也没有经历过这么久的低迷”,广东阳春市养猪户余绍庆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他猪场在2014年初有3000头肉猪和400头母猪存栏,而到2014年末只有1000头肉猪和300头母猪存栏。“行情不好,资金压力大,不得不淘汰母猪,猪价再低也不得不卖。”余绍庆坦言自己猪场的养殖成本在6.8元/斤,而2014年整个阳春的猪价都在成本线以下,7元/斤的猪价也只有那么短短几十天,整个2014年亏了200多万。余绍庆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猪场生产成绩,一头母猪一年能有21-22头上市,6个半月出栏能达到250斤,但是猪价持续低迷,自己的资金根本更不上,不仅仅猪场规模在减,猪场员工也在减,猪场的员工已经从之前的15人减到现在的10人,每个人的平均工资一个月要2500元,一年就是3万,5个人就是15万。
广西博白刘新成养猪18年了,2014年初猪场存栏4500头,500头母猪,到年末猪场减少到3600多头存栏,400头母猪。由于行情不好,整个2014年刘新成的猪场亏了150多万,可用资金根本无法支撑,而整体养殖成本达到6.5元/斤,玉米、豆粕价格高时成本往往要达到7元/斤。博白的猪价一直低迷,卖一头猪还要亏100多元。刘新成表示现在不得不逐步淘汰母猪,目前自己的猪场很难、基本上已经不可能转型,2015年只能继续硬撑着。对于资金压力,刘新成表示现在经销商还没有问他要钱,也愿意继续赊给他,期待行情好起来能够及时还账。
管理不好,合作、出租或售卖
阳江市猪场老板林子熊(化名)告诉农财宝典记者,2014年初的时候猪场还有800多母猪,4000多头生猪存栏,但是到了年末只有500头母猪,2000多头生猪了。林子熊表示缩小到现在的规模不仅仅是因为行情低迷,同时也是自己猪场的员工责任心差,没有用心养。“饲养员喂料时根本不用心。”他告诉记者饲养员平时没事做就打牌,喂料时候并不用心,通常都只是打开猪圈的灯,直接往料槽里喂一斤料,猪到底吃了多少,剩了多少,饲养员根本不管,喂完又返回去接着打牌等吃饭。要是饲养员有责任心,肯定是分批次喂,看着猪吃,猪没吃饱再加。否则饲料大量浪费,成本自然而然就增加了,加上行情持续这么低迷,自己的资金链根本跟不上。
2014年林子熊的猪场亏了300多万,目前还有二三十万的工资没有发,此外,还欠亲朋好友100多万,自己种的果树也亏了十几万。他表示目前猪场已经和国内某托管公司合作,争取提升猪场的生产指标和存活率,提高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他还想着把猪场租或者卖出去来缓解目前的资金压力。他计算过如果母猪按3000元一头算,500头母猪就是150万;产房加保育算200元一头,2000头就是40万,加上自己当初的场地设备200万,整个猪产一共400万,要是有人买的话,可以先给200万,付清工人工资和欠款,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但是他也表示目前行情这么低迷,不一定有人要买,他表示自己的猪场也可以出租,租期5年,一年50万,可以先给2-3年,之后一年一结,总之先筹集到100多万的资金,解决资金压力过个好年。
环保压力、无奈之举,另辟新地
2014年养猪人不仅仅要面临行情低迷的痛苦,同时还要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政策压力。2014年全国各地都掀起猪场环保浪潮,位于禁养区的猪场,都不得不面临拆迁的命运。
惠州博罗李庆华(化名)的猪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减产,2013年一张禁养区搬迁通知书让他蒙受了将近400多万的损失。李庆华告诉记者,他养猪已经40多年了,一开始是在饲料厂做饲料,但是后来自己老家那地方有一块空地,还配有100多亩的鱼塘,就想着自己回家养猪,当时也没有想过养猪环保,更没有规定禁养区。2014年初时有400头母猪存栏,当时猪场只卖仔猪。由于位于禁养区不得不拆迁,只能逐步开始淘汰母猪,3.2元左右一斤淘汰400斤左右母猪,每头母猪都要亏1500多元,仔猪由于都是老客户购买,40斤的仔猪价格都保持在430元左右,到12月份时猪场只剩下了100多头母猪。
由于对养猪的执着,李庆华并没有因为猪场拆迁而离开这一行。6月份重新租了一个猪场,一共租了5年,每年18万,原场100多头母猪已经搬迁到新的猪场,加上新猪场剩余的100多头母猪,现在整个猪场有200多头母猪存栏,依然只卖仔猪。而新场也并没有让李庆华省心,他坦言现在的这个猪场生产成绩太差,母猪一年只能生产十二三头仔猪,同时疾病情况也很严重,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地方,只能租现在这个猪场,现在又花了30多万在疫病防疫上。虽然很难坚持,但是他表示自己现在还能养猪,技术还可以,希望能够尽快把猪场整治好,自己已经离不开养猪这一行了。
政府征地,至少还有补贴
河源猪场老板黄彦兴已经养猪40多年,2014年初的时候存栏生猪6000头,母猪600头,到年末时只有生猪2000头,160头母猪。黄彦兴表示之所以减幅这么大不仅仅是因为行情低迷,同时也因为政府征用了他的猪场150多亩地做工业用地,不得不搬。现在整个猪场都处于混乱状态,目前亏损多少都不敢算。他表示现在正在逐步淘汰母猪,而他卖母猪的方式和普通的并不一样。他告诉记者,猪场的母猪如果没有怀孕则不卖,通常都是配好种后再卖,可以卖到3200到3500元,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肉猪现在只有6.1元/斤,只要有人收都会卖掉,而猪苗通常能够卖到450-600元不等。他告诉记者目前猪场部分场地已经开始挖地施工了,等到政府资金到位后就搬离,按协议,资金落实后2-3个月内彻底搬离完。
茂名高州黄世杰(化名)的猪场100多亩地也被当地市政府征用做工厂,整个猪场都停止生产了,只能不断卖猪,母猪存栏从2014年初的500头减少到现在的100头,不管亏多少都得卖,现在只是等政府补贴资金落实后再完全撤离,对于未来何去何从,黄世杰也找不到方向,也许我们会在另一处看到他养猪的身影。
2014年猪场减产减规模的原因不仅限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子女无人接班导致无法继续养殖,2013年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加速断裂最终破产等等。但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个事实,生猪养殖业连续亏损期已经长达一年之久,当前我国生猪生产已步入转型期,正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养猪产业正在加速洗牌。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成绩的不断上升,养殖成本的不断下降,加上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政策,整个养猪业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化发展,养猪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养猪将进入平稳薄利的时代。如果养殖户要想继续在这样的浪潮下生存下去,就必须敢于转型,或者不断提升自身养殖水平,加强猪场管理,降低养殖成本,从而谋求生存之地。
《农财宝典》记者 鲍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