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脂该如何选择?

  在油脂需求量比较高,但用常见原料设计饲料配方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配方师通常会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在仔猪料、肉鸡料、母猪妊娠后期料、哺乳母猪料等饲料配方中,常常会使用油脂。

  饲料领域的专家发现,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料中添加油脂,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改善仔猪的免疫力,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和成活率。但油脂该如何选择?如何合理应用?应关注哪些问题?油脂产品的未来研究方向是什么?本期大讲堂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管武太教授讲解饲用油脂的选择与应用,与读者分享。

  豆油、棕榈油是母猪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常用选择

  农财宝典:油脂是如何分类的?在什么情况下饲料中需要添加油脂?

  管武太:油脂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油脂的来源分为植物油(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等)和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鸡油、鱼油等);根据油脂在常温下的形态分为液态油(植物来源的油脂在常温下一般呈液态,一般将其称为植物油)和固态油脂(动物来源的油脂在常温下一般呈固态,一般将其称为动物脂肪)。饲料中是否需要添加油脂取决于动物对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需求量,在油脂需求量比较高但用常见原料设计饲料配方时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通常会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如,仔猪料、肉鸡料、母猪妊娠后期料、哺乳母猪料等,其饲料配方中常常会使用油脂。

  农财宝典:选用油脂时应考虑哪些质量指标?哪种油脂更适合添加在母猪饲料中?

  管武太:评价油脂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性状、酸价、过氧化值、碘价、皂化值、不皂化物、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丙二醛等,苯并[a]芘、砷、二噁英、黄曲霉毒素、矿物油、重金属(Pb、Cu、Cr等)、有害微生物等是评价油脂是否存在掺假、风险的指标。母猪饲料中添加豆油、玉米油、棕榈油、鱼油都是不错的选择。选用哪种油脂取决于其质量、效果、价格及是否有稳定的货源和供应量。最常用的油脂是豆油、棕榈油,因为其适口性比较好、质量稳定、价格适宜,同时应用效果比较好。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适口性好,应用价值也比猪油、鸡油高。棕榈油加工成的脂肪粉质量比较稳定,便于贮存、运输、使用,对自配料的养殖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饲料中添加质量合格的油脂不会对动物的采食量造成影响,同时也能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

  油脂的氧化酸败及其注意事项

  农财宝典: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相比于动物油,会不会更容易氧化酸败?

  管武太:因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油脂易氧化酸败,不饱和程度越高,氧化酸败趋势越明显。总体来说,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相比于动物油会更容易氧化酸败,但如果油脂中含有抗氧化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其氧化速度。新鲜的玉米油或者豆油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E对油脂前期的氧化有减缓作用,当维生素E消耗之后,玉米油、豆油的氧化速度继而加快。我们实验室近5年来围绕油脂的质量、氧化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比较了10个生产批次的新鲜豆油、猪油、混合油的氧化速度,发现豆油在前两周内氧化速度比猪油、混合油慢,但两周之后,其氧化速度会明显快于猪油、混合油,其原因是豆油中含有1000mg/kg的维生素E。

  农财宝典:油脂的氧化酸败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管武太:油脂的氧化酸败受油脂本身的质量参数、氧气、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影响。饲料中添加的无机盐,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金属离子会催化油脂的氧化,此外,氧气、温度、光照等均可加速油脂氧化。贮存油脂的包装材料也有所影响。我们实验室针对饲料产业在采购、贮存、应用油脂时存在的问题,对油脂的贮存特征参数(贮存时间、是否充满氮气、贮存容器打开后使用时间、贮存油脂的包装材料等)做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

  采购的油脂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在运输、贮存、应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尽量避免或减缓其氧化速度。饲料高温制粒时,在金属离子作用下油脂更容易氧化,在夏季饲料的有效保质期会缩短。油脂或含有油脂的配合饲料如果其氧化程度高,会影响适口性,甚至会产生不良气味。我们实验室测定了新鲜猪油、不同过氧化值含量的猪油对猪消化代谢的影响,发现猪油氧化后其消化能和代谢能均明显下降,即油脂本身提供能值降低。此外,过氧化物对肠道微生物、小肠绒毛都会有一定的破坏。

  母猪妊娠后期、哺乳期饲料中分别添加2%、3%油脂

  农财宝典:在母猪饲料中油脂应如何添加?添加量多少才合适?

  管武太:就繁殖母猪来说,目前母猪饲料可分为妊娠母猪前期饲料(怀孕-85天),妊娠母猪后期饲料(85天-分娩),哺乳母猪饲料(分娩-断奶)。母猪在繁殖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体内的代谢特点不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系统化,将来其饲料的划分会更加细化。妊娠母猪前期饲料需要的营养浓度比较低,且以纤维含量高为主要特点,不需要添加油脂,或只添加0.5%即可。在妊娠后期母猪体内胎儿的养分沉积明显加快,而母猪处于分解状态,需要的养分浓度提高,饲料通常需添加2%左右的油脂。哺乳母猪饲料油脂的添加量可稍高一些,调高至3%。

  农财宝典:有观点认为,添加油脂会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因此会造成母猪采食量降低,您如何看待?

  管武太:总体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油脂能提高动物的采食量,但油脂用量过多,动物有降低采食量的趋势。母猪饲料中添加2-3%的油脂不会降低母猪的采食量。母猪采食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夏季高温高湿会明显降低母猪的采食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饲料中添加了油脂或油脂的用量增加,那意味着饲料的能量浓度增加,此时,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养分的浓度也应随之增加,达到均衡营养,即使母猪采食下降也能获得均衡营养。冬天母猪的采食量往往会增加,其营养需求容易得到满足,不必提高饲料中油脂的用量。

  农财宝典:油脂的添加对母猪有何作用?

  管武太:油脂的作用很多,但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同时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母猪饲料中添加油脂一方面有利于母体本身的代谢,避免其脂肪组织分解过度,影响其繁殖性能。另一方面,有助于胎儿发育及其养分沉积,提高仔猪初生重,继而提高其在产房的成活率。最近研究发现,母猪饲料中脂肪酸组成会明显影响乳汁的脂肪酸组成,乳脂的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饲料中添加的油脂的含量和种类有关。多不饱和脂肪酸还能提高仔猪免疫力,降低死亡率。

  油脂的加工工艺及脂肪酸配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农财宝典:您从2010年开始研究饲用油脂,至今已4年,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在油脂方面的研究工作?

  管武太:过去4年我们在油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1、不同油脂的质量参数、脂肪酸组成、卫生指标及风险因子含量的评估;2、油脂氧化模型的建立、评定方法及保质期预测;3、油脂氧化稳定性评估及氧化对油脂质量、有效能值的影响;4、通过对不同油脂氧化酸败动态变化的研究,为油脂贮存、运输、使用提供技术指导。

  农财宝典:将来您在饲用油脂方面还会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管武太: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饲用油脂资源的开发及如何提高动物对饲用油脂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围绕加工工艺,研究不同的加工方法是否能改进油脂本身的消化吸收效率?比如,棕榈油经过喷雾干燥后生产的脂肪粉,油脂含量达到99.0%,但因为饱和度比较高,消化吸收率略差。如果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将乳化、均质、剪切等结合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同样来源的油脂其消化利用效率将会明显提高,这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有意义。另一方面,研究饲料配方中常用原料的脂肪酸组成特点、不同油脂脂肪酸组成比例,探究不同阶段动物需要的最佳比例,结合加工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效率。最终提高饲料产品和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许婉 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