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康:养猪越成功才越有兴趣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袁建康,养猪,新常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9 09:44
1月27日上午,粤北的冬天暖日融融,60多个养猪同行正在河源市瑞昌饲料有限公司参加“农财宝典带您走猪场”活动,当一家之主袁建康董事长出现时,多年不见他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白挨泉老师惊叹:“袁总身材怎么还保持得跟十年前一样?”
袁建康从1983年毕业后便一直从事养猪工作,喜欢跑步、游泳的他至今保持着清瘦的好身材。初次见面的人一定不敢想象,这个身材略显单薄的他,竟然是当年惊艳养猪业的广东省东莞食品进出口公司大岭山猪场的场长,如今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头羊。
就是这个文质彬彬的养猪大佬,多年来保持着晚上一个人独立思考、查看重要文件的习惯。谈及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感悟,他绘声绘色,言辞切切,平和悦纳中又不吝现身说法。
20岁出头大学毕业,初出茅庐4年即担任东莞大岭山猪场场长,袁建康是当时养猪业上的一道旋风,现在带领的东瑞集团养猪业绩也可圈可点。他坦然认为,谁也不是天生爱养猪,兴趣并不一定是天赋的,也可以来自于成就感。既然选择了养猪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把猪养好。
24岁担任大岭山场长
1963年年底,袁建康出生于广东东莞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因小时候生活条件较差,读书自觉认真的他一心想着通过读书脱离农村到外面发展。
1980,袁建康在惠阳地区农校就读,学畜牧兽医专业。袁建康当时并未对自己的专业有过多的想法,只想着好好学习毕业后顺利找份工作。毕业之前半年时间在深圳养鸡公司实习,正是在此期间,让他坚定畜牧行业是可作为的。1983年,袁建康毕业后即进入广东省东莞食品进出口公司从事业务工作。
80年代的大学生尚是稀缺资源,那时整个东莞食出公司里中专生没有几个,大学生更少,整体上缺乏干部。由此,公司领导对于年轻干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养的氛围让袁建康迅速成长起来。
1983年,20岁出头的袁建康初涉工作从事办公室业务。因为自身好学认真,获得当时领导器重,得到了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1985年他已被提升到副股级中层管理干部,开始分管公司畜牧发展规划、出口业务。为发展活猪供港的主营业务,1987年袁建康则被调往生产一线工作,成为场长一把手筹建大岭山猪场。
初出茅庐4年即担任大岭山猪场场长,当时袁建康不过24岁,是什么让他如此迅速成长起来?
从管理岗位做起,从业务主管过渡到生产一线的一把手,袁建康走的并非技术派路线。出身农村的他十分珍惜工作,而当时储备干部比较少也是一个机会。正是那几年的锻炼,让袁建康及时掌握了行业政策和市场信息,视野更广,沟通协调能力更强,这为袁建康今后运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自己发展的第一步,袁建康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毕业以后,袁建康四年来利用工余时间坚持学习,在暨南大学深造学习经济管理专业。“我当时虽然不是本科出身, 但通过学习畜牧兽医、经济学两个专业,自己在技术、管理上都很获益。” 2002年,袁建康再次毕业于中山大学MBA。直至现在,他依旧保持网上查阅资讯、晚上学习的习惯。
“其次是责任心,分配的工作要100%做好。”袁建康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当你接到一个任务并圆满完成以后,领导认可你就会不断地给你新的工作任务,直到领导看到你能胜任更高岗位的工作之时,晋升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工作上务实较真不争辩
24岁就担任东莞大岭山猪场场长,袁建康先后获得东莞市政府的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
在担任场长期间,袁建康就表现出敢于负责,敢于挑战,勇于承担的一面。
初任大岭山猪场场长的袁建康跃跃欲试,在某次猪场基建的推土方案制定中,研究出一套省钱的新方案,不料此番改进却遭到了领导的否定。“只有否定却没有具体理由。”回想起那场景,袁建康坦言当时委屈得默默流泪。后来经过多方了解,将矛盾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后再次向公司领导汇报请示,更省成本的新方案最终得以执行。
“只要是出于公心,就不用怕单位不支持你。”现在,袁建康也经常拿这个事例分享给员工,希望他们在工作中能够秉着公心办事。比如猪场用药,如果都要看领导脸色来定夺,那么猪群受苦,员工关系复杂,最终企业利益也受损。
“当时的心态是,自己初出茅庐,只有先做好自己的事。”面对工作中的一些是非委屈,袁建康逐渐总结出了应对经验:一定要坚持学习,一定要寻求新的工作方法,通过有理有据的事实来说话, 有些事情需要转个弯通过其他途径、方法来佐证。
正是秉着这种不急于争辩却又务实较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从1987年创办大岭山猪场到2002年企业改制转型,历任大岭山猪场场长的袁建康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大岭山作出了业界瞩目的成绩。筹建大岭山猪场8年,养猪总规模就超过了10万头,同时还兴办了饲料厂,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出口活猪单价最高猪场”,商品猪出口数量、经营效益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自豪的是,投资新项目的钱,全部是靠经营盈利赚来的资金。”期间,袁建康个人也获得诸多成绩。如1992年被评为全国“星火计划”带头人,1994年获经济师专业技术职称并被广东省科委评为先进个人技术革新能手等。
养猪热情来自于成就感
2002年,国企改制的浪潮来袭,大岭山猪场也顺势完成企业改制,组建成河源市瑞昌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1月变更为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2013年8月更名注册为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夯实发展,东瑞集团已从单一的原种猪场发展为一家集生产、科研、贸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种猪、商品猪、饲料、饲料添加剂、生猪屠宰、肉类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特别的是,东瑞集团创新发明了“高床发酵型养猪系统”获授专利权并获得农业部、世界银行环保专家的认可,引起同行热议和借鉴学习。作为东瑞集团的领头羊,袁建康也于2006年被中国畜牧协会评为“全国畜牧行业优秀工作者”。
面对这些成绩,袁建康显得坦然,对于工作生活,他却乐于分享一些感悟。
当问及是否对于畜牧业有着特别的兴趣时,袁建康坦言,并非毕业后就对畜牧养殖工作有什么兴趣,甚至于在担任大岭山场长之前兴趣也并不浓。但是因为工作关系调去当场长,身居其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企业做好。通过努力后,企业成绩业内瞩目,获得先进单位等荣誉,同时也带出来一个核心团队。努力之后获得的成绩被业内认可,这番成就感使得袁建康对畜牧工作有了很强的兴趣。
“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就会产生兴趣。你有了成就感,对这个行业就有兴趣。如果通过努力还是不成功,说兴趣是很难的。兴趣不是天生出来的,是需要在工作中获得成绩被认可、不断强化而产生的。”袁建康认为,兴趣并不一定是天赋的,也可以来自于做有把握的事获得成绩所带来的成就感。工作中产生兴趣,如此,兴趣和事业就能匹配在一起。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这样,越成功越有兴趣,继而产业越做越大。
培养核心团队向全产业链迈进
袁建康的企业管理哲学中有许多类似于兴趣产生于工作的逆向感悟,比如他还认为,企业应该先给员工带来切实的福利,让员工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报酬,如此才会提高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而不是要员工先提高积极性再给员工一定的福利和报酬。
如此开明的管理理念为以袁建康为首的核心团队吸纳了很多优秀人才,这为当时大岭山猪场和现今东瑞集团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东瑞集团的核心股东和董事都是从大岭山猪场出来的。其中东瑞集团副总经理蒋荣彪从大岭山猪场筹建开始跟随袁建康,二十多年工作中相处甚恰。他认为,能够二十多年相处共事,与袁建康能够开明地处理公司事务、大度与员工共享企业红利等息息相关。
曾在大岭山跟随袁建康工作,现任康尔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邹育根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他最欣赏的是袁建康对行业发展上的独特远见和在环保、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严格自律,以及对员工的包容和悉心培养。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公司核心员工的培养。”回顾大岭山、东瑞集团的发展历程,袁建康认为团队的精神很重要,这需要有真诚的合作,需要为利益共享找到合理互惠的平衡点。
核心团队不散,企业则不散。其实,袁建康早就有做全产业链的想法。多年来多次在国外的考察让袁建康意识到,全产业链未必是唯独的一个成功方案,但却是在抗风险、综合发展上是最好的方案。有一定规模之后往全产业链方向发展,这对产品销售、品牌建设都比较有利。如今,东瑞集团已逐步发展出种猪、商品猪、饲料、饲料添加剂、生猪屠宰、肉类加工等业务。
现在整体经济处于一个下行的阶段,新常态下企业增长速度放缓快,效益降低。在这个大背景下,养猪行业也需要一个调整的心态。袁建康认为,养猪效益肯定没有以前那么高,相应地养猪的方法和方向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多地去关注提高生产水平、在控制生产成本上做文章。对此,东瑞也在不断调整转型,发展规模上定位于走高端的发展路线,寻求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
《农财宝典》记者 钟展锋 杨明 统筹 钟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