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聚焦终端,从普通料转型高附加值特种料

  华北地区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养殖周期短,水产饲料市场容量小,一直以来都被水产行业人士忽略。近几年随着华南地区竞争的白热化,及对虾养殖在华北兴盛,华北水产市场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各饲料企业对华北市场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农财宝典》:目前大北农在华北水产发展情况如何?

  肖文博(大北农华北水产事业部总经理):大北农在华北的水产板块目前以大北农天津科技园为核心厂,天津科技园投资2亿元,总产能40多万吨,是个包括猪料,反刍料,水产料的综合厂区。未来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加大投资扩建,拟在辽宁,山东设立卫星厂,辐射整个北方水产主产区。

  今年我们水产饲料销售量约5万吨,2-3年后我们的目标销量要达到12万吨。未来,大北农加快转型,走“高端高档”的路线,以“服务提高有效价值”为原则,从淡水料转型附加值高的特种水产料,产生更大的有效经营,保持可持续发展。

  《农财宝典》:大北农在华北建立了多少水产养殖服务中心?

  肖文博:目前华北地区已经建立规模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十多家,同时我们还建立了12家规模示范养殖场,最大的示范养殖场有3300多亩。之所以在养殖服务中心建立后,再建立规模示范养殖场,是想把服务落地。因为部分的服务中心离核心养殖区较远,而示范养殖场都设立在养殖核心区域,这些示范场都是养殖观念先进,技术强,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养殖户,并且已高度认可大北农的产品和服务。

  《农财宝典》:大北农在华北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肖文博:随着饲料竞争地加剧,各大饲料企业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忽略是饲料本身,企业应回归做企业的本质,把产品做好。饲料品质是饲料配方、加工工艺、养殖模式三项配合的结果。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今年投资200多万元,改造生产线,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北方地区近两年的“虾王”都是大北农的客户,2014年东丽区的赵丽宾老师赚了500多万,2015年在虾价格下滑的行情下,我们汉沽区的谈桂芳老师赚了260多万,并且带领周边两个养殖户均赚了50多万。

  此外,大北农的草鱼由于卖相好,更耐运输,养殖户高度认可,收购价格都比市场价高出0.2元/斤,在养殖户当中形成了“大北农”鱼的有力品牌效应;在2015年北方地区鲤鱼疱疹病毒肆虐的情况下,大北农开发的微生态鱼料创造了发病率和伤亡率远低于平均水平20%以上的良好效果,保障了养殖户的效益。

  这一系列的数据就是我们在华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农财宝典》:北方淡季长,您是如何管理销售团队的?

  肖文博:营销成本是企业一大成本。如今大北农正在积极转型,大部分销售人员下沉到服务当中,避开饲料价格的恶性竞争。

  增加终端粘性,协助合作伙伴做大做强,这是个良性的运做。受气候限制,北方淡旺季明显,华北地区一年当中真正的养殖周期只有5-6个月,但现在传统上所谓的淡季已不存在,加之目前养殖模式的变化,有很多事可为,要做到“淡季不淡”。

  目前我们有60多名人员,为保证团队的提升和士气,以及考虑持续良性运做,我们现在将主要进行三项工作。第一,目前大棚养虾兴起,还有冷水鱼类,如:虹鳟,大菱鲆市场可以开发;第二,进行员工培训,包括文化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营销培训;第三,各项市场准备工作,如做市场调查,开发新网络等,为来年的市场规划做好准备。

  《农财宝典》记者 彭日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