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威365模式实战特训营在中山开讲
10月22日上午,在中山市三角镇,一场热闹的养殖模式观摩活动在东南村展开。这是由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通威)主办的365模式实战特训营活动。
随着技术人员开动电钮,沿着鱼塘中央的360度投料机,饲料均匀地洒在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上,引来了密集的鱼群,同时,围绕在投料机周围的数十个增氧盘开始曝气,大面积的草鱼在充沛溶氧的环境下进食。
据了解,这里是广东通威在三角镇建设的365养殖模式示范基地,基地的鱼塘面积25亩,水深2.5米左右,每亩放养1000多尾草鱼、120尾大头鱼、80尾白鲢,以及鲮鱼、鲫鱼等。
提高溶氧等于增效 增加花白鲢产量
在随后的会议上,来自通威水产科技公司的水产工程师张哲勇介绍,通威365模式包含六项关键技术,针对广东地区气温高、光照时间长、养殖亩产高的特点,当前养殖的关键点是做好鱼塘的水质和底质管理工作,及时消除污染物、保持水体溶氧量,把整个鱼塘看做一个循环的、健康的生态系统,让鱼塘“活”起来。
“很多人把增氧机看成救命机,这是错误的,增氧机应该是维持水体环境的关键要素。”张哲勇说,根据实验数据,在鱼塘喂食时,投料机附近鱼群密集的区域,溶氧量会比鱼塘其它区域下降2/3,对鱼吃饲料的消化吸收造成重要影响,365模式中的均衡增氧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张哲勇介绍,根据实际监测的数据,溶氧量在3mg/L时,鱼的饲料系数比4mg/L时大一倍,而当溶氧量达到7mg/L时,饲料系数比4mg/L时低30%-50%,生长速度快20%-30%。
从这里可以看出,溶氧量对养殖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在很多养殖户在衡量溶氧量时,往往只是以“鱼有没有浮头”作为评判依据,忽视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根据我们跟踪的数据来看,使用投饵区增氧技术,可以把吃食区的溶氧量提高1-2mg/L,单吨饲料成本降低200-400元,单斤鱼降低成本0.1-0.3元。”
“就中山地区的模式来讲,适当增加花白鲢的产量,是提高单位效益的有效措施。”张哲勇提出,以轮捕轮放养殖草鱼为例,由于鱼塘产量高,投喂量大,造成很多鱼粪便、残饵沉积在鱼塘底部,当其分解时,1斤粪便就要消耗2斤多氧气,会造成很大的隐患,365模式可以通过菌藻调控技术,把大量有机物转化为藻类,养殖户可以把花白鲢的放样量增加到900斤/亩左右,长1斤花白鲢鱼就可以消耗8斤左右的藻类,既稳定了池塘水质状况,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应用365模式取得效益倍增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推广,仅广东通威,就已建设全套365模式示范基地8个,部分采用365技术的养殖户300多户。”广东通威365项目经理曾波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普遍效益达到50%左右的增长,还有不少养殖点出现了效益倍增。
曾波介绍,草鱼轮捕轮放模式来看,示范基地的养殖饲料系数一般为1.4左右,同区域的对照组为1.6-1.8;主养品种亩产量8000-10000斤,同区域对照组为3000-5000斤,而且底层杂鱼、表层花白鲢的产量更高。“不仅仅是草鱼,还有草鱼种苗养殖、鲫鱼精养等,365模式均比同区域对照区取得了更优的效益。”
今年以来,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草鱼,随着全国各地养殖产量的普遍提升、消费市场的饱和,价格长期低迷,难见起色。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在争取高产的同时,怎样不断降低成本,增加边际效益,是养殖盈利的关键点。
“总而言之,365模式是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鱼病少,生长快。”曾波这样总结,365模式经过一次投资,可以使用5-10年,可以因地制宜,任意选择其中的技术进行灵活采用,让整个养殖过程人工可控的同时,365模式还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量,让养鱼效率更高、更轻松。
活动当天,有来自中山地区的近200名养殖户参加。在参观365模式现场操作的同时,养殖户们还向通威的技术专家详细咨询,了解365模式各项技术的细节要点,当天还进行了通威大学365模式实战特训营的毕业仪式。
文/《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