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沿海地区有十多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具有3000亩左右高位池养殖规模。在历经多年的养殖后,近两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各种因素影响,虾病日益严重、对虾养殖产量低、效益不理想、有的甚至亏损,特别是今年对虾养殖更加惨淡,许多虾塘都已空置,不少早些年在台山从事土塘养殖对虾的养殖户也因为养虾颗粒无收,早早弃塘返乡。在此形势下,珠海经济特区大海水产饲料有限公司(下称珠海大海)在台山的用户却有不错的养殖成绩,使用珠海大海高位池专用料的养殖场基本都取得产量效益双丰收,实属难得。
据了解,一心一意致力于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珠海大海自2003年起一直与该地区众多高位池养殖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目前超过80%的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都是珠海大海对虾料客户,针对近两年对虾养殖形势,在客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珠海大海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在定制的“海乐”牌对虾料中除注重增强免疫、保肝护胆的功能外,同时利用先进的营养微平衡科研成果强化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使对虾生长既健康又快速,达到30支的上市规格较以往传统普通对虾料普遍缩短养殖周期25天-30天。有业内人士表示,高位池养殖密度高,水体环境与土塘不一样,对虾的营养需求也应不同,配合高质量的对虾料,提高对虾的免疫能力和保护好肝脏,有利于提高养殖成功率。特别是定制的“海乐”对虾料如能缩短养殖周期,是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降低风险很好的手段。
七哥:综合料比1.1
七哥养殖对虾10多年,是台山最早投建高位池精养对虾的探路者。他有21口塘,目前仍有6口存塘虾。今年第二造虾,除了19#塘因缺氧导致提前出虾外,其余虾塘都算是养殖成功,亩产量最低的为1607斤,最高为4000斤。包括缺氧那口塘的虾塘在内综合计算,七哥的虾塘平均亩产2005斤,料比1.1。
七哥的池塘中,面积为0.8亩、1.3亩的小面积池塘,亩产量都比较高,面积大的池塘,如19#、20号池塘,亩产相对较低,两者相差约500—1000斤/亩。他认为,小面积的池塘容易换水,方便管理,长得快。较为典型的例子是,5#、6#、7#、8#池塘。四口池塘都是8月1日投放的同一批虾苗,池塘相邻,管理也是同一工人,但5#、6#小面积虾塘的亩产量分别为3125斤、2500斤,出虾的规格都是25支/斤。7#、8#池塘亩产分别为1607斤和1758斤。在长速方面,小塘也更快,像6#塘的虾斤60天即达25支/斤。
罗立敏:养虾界的逆袭屌丝
罗立敏从事对虾养殖六、七年,从帮别人养殖到自己养虾创业,他完成了屌丝逆袭。他有15口塘,目前还有一口塘有虾,剩余的14口塘,已全部出完。对于这一造虾,罗立敏较为满意。14口塘,除了两口塘亩产量低于1000斤,其余的都是2000斤以上,亩产超过3000斤的占了35%,有一口塘甚至亩产4000斤。
罗立敏该造虾的料比为1.3。他说,原本可以更低,只不过在养虾过程中,投喂较足,加上有几口塘在将要出虾时,“彩虹”台风打过来,水质突变导致偷死很严重,想出虾但冰厂受台风灾不收导致出不了,拉高了饵料系数。对于所使用的珠海大海“海乐”牌虾料,他很满意。“对比其他料,吃海乐料的虾还是比较健康,也长得快些。”
伍家庆:用山泉水养虾
伍家庆是养殖新秀,今年是进入养虾大军的第二个年头。他的池塘靠近山脚,抽取海水不方便,但淡水资源较好,山泉水可直接引进池塘。“我的虾可以说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伍家庆这造虾亩产在当地目前而言,算是最高。
他平均亩产3370斤。9口池塘,只有两口塘亩产为2100斤左右,其余均高于2600斤,其中2600—3000斤/亩的有3口,3000—4000斤/亩的有2口,超过4000斤的有两口。其最高亩产的为4466斤。
伍家庆虽说养虾不久,但他管理比较细致,巡塘勤快,弥补技术及经验的不足。因担心停电导致对虾缺氧,他配备了两部发电机,上双保险,给虾保驾护航。勤劳付出终有回报,他20亩塘,这造虾功出了6.7万斤虾,赚了100多万元。
伍家庆这造虾的料比为1.1。对此,他较为满意。“对比其他虾料,虾更喜欢吃海乐牌虾料,长得也快,60天,最大那张塘达到22条/斤。”
宝哥:对虾遭遇病害,平均依然亩产超过1600斤
宝哥是个老技术员,养虾已有10来年,目前负责20口高位池对虾养殖的技术指导。从已清塘出售的13口塘来看,宝哥对这造虾的养殖成绩并不是很满意。由于出售的对虾规格都不算大,基本在40支/斤左右。只有两口塘亩产超过2000斤,总体平均亩产只达到1627斤。宝哥介绍到这造虾进入养殖中期后水质很难调控,虾易发病,尽管最后通过创新调水技术大大缓解了病情,但对虾的生长机能已经受损,再加之水质不好期间也不敢多投料,影响了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记者后记:受工农业生产排污及滩涂生蚝养殖业的影响,再加之前几年南美白对虾掠夺式的养殖发展模式,大大透支自然环境,导致近年对虾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要使对虾养殖得以更加可持续发展,饲料企业和养殖户都必须寻找新的生产模式模式,从技术上系统掌握水质、气候与对虾生长之间的逻辑规律。从事对虾养殖的要从种苗的选择、水质调控、养殖过程的管理等环节把握大方向,避免犯错,在确保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懂得合理控制密度和产量,不盲目追求高产;饲料生产者要有审视整个养殖态势的能力,同时从满足客户真正需求出发回归对虾养殖初衷,提高对虾养殖效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安全、营养和健康的水产品。
文/《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吴耀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