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端医疗机构建设

  ——龟田医院服务特色与设计手法

  龟田医疗中心位于南房总鸭川,临近太平洋,距离东京都都心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该中心主要由承担着门诊部与医技部的龟田附属医院、以住院医疗服务为中心的龟田综合医院以及恢复期的康复医院所组成,是日本第一家获得国际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医疗评价认证的医院,包括诊疗部门在内的所有服务,都获得了ISO9001的认证。

  确定规划,进行功能分割

  我们认为,所谓医疗就是以健康为媒介,以提高人们的QOL为目的的服务业。而WHO对健康的定义中提到的“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社会的健康”也都是需要关注的内容。另外,医疗是建立在医患相互信赖关系的基础之上,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需要构筑包含设施与环境的配备、员工教育及ICT在内的管理体系。

  在规划医院建筑时,医院认为最基本的问题是“到底想要为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了明确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1989年,我们编制了医院长期规划方案,该方案包含了上述的3个要素。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与医疗高度化及复杂化的进程中,我们决定,将以医疗服务为中心、承担着提供地区医疗与介入护理服务的、有如控制塔功能的龟田附属医院与以高度急性期的住院医疗为中心的龟田综合医院进行功能分离,并对每座设施的服务内容和设施分离后的优缺点进行细致调研。

  将龟田附属医院的核心服务变为门诊医疗后,楼内则不需要通行较重的送餐车及拉伸机等设备,那么建材的选择范围就变得十分宽泛。同时,因没有住院患者与急救患者的流线交叉,图像诊断及各种检查系统的构筑也将变得顺畅。尤其是将人员流线、物流动线的完全分离,使患者与医护人员都能拥有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而另一方面,由于设施分离,诊疗记录及诊疗材料等的传送,成为最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从1990年开始与IBM联手,共同开发了包括诊疗记录在内的综合医疗信息系统,并在1995年附属医院开院的同时,在全院内使用。由于没有诊疗记录与胶片的传送工作,因此可以对患者的动线进行最优先的考虑。对于诊疗记录以外的诊疗材料与其他物体的传送,大件物件通过灵活运用工作人员的动线定时传送;小物件及检查、体检等的资料,则通过包括已有建筑在内的已经在全院形成网络化的气送物流管道传送。

  内部设计,每层一个主题

  关于内部设计,每个楼层都设定了一个主题,沿着这个主题制订色彩理念与疗愈环境设计。即使今后进行改建工程,也可始终遵循这一理念。

  住院楼,以“Home like”为设计理念

  2005年竣工的K塔楼,是一座全部为单间病房的住院楼。很多医院对住院有各种各样严格的规章制度,但这对于患者来说,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无形中增加了心理的压力。因此,住院楼以“Home like”(像家一样)为设计理念,希望多数人能够在一种松弛的环境中,感受日常生活的氛围。因疾病不同、重症程度不同,患者遵守的规章制度不同,所要求的服务也不相同。例如,有些患者可以随时会见想会见的人;没有饮食限制的患者,还可以随时吃到想吃的食物,也可以与家属一起进餐等,过着正常的生活。而要废除会见时间的规定,就需要确保患者的私密性。从进入电梯厅开始,即采用了各个楼层的非接触型私密卡系统。家属在进行住院登记时会领到一张支持卡,可以24小时访问。对于用餐,患者可以通过装在各个病房的终端,在进餐前2小时点餐,如果是一般的日常食物,有14个种类可供挑选,也可以由顶层的餐厅进行送餐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各个楼层还设有带餐具的进餐室,使患者可以享受与家属一起进餐的快乐。

  此外,为了给患者营造出日常生活的氛围,医院内配置了高品质的餐厅、精品店、礼品店、咖啡吧、面包房、花店及美发室等辅助设施。

  二层为中央手术室,加上老楼的手术室,医院共有17间手术室,全年可进行1万台手术。为了应对近年急速增加的镜下手术,设置了混合手术室。

  三层是千叶县第一个获得认定的综合周产期母子医疗中心,设有LDR6床、MFICU12床、GCU24床。在两间LDR的两边,配有准备室,内设清洗器和水池、胎儿计测器等设施。为了避免产妇的紧张情绪,早产儿保育箱及无影灯等设施都藏在家具中或吊顶内,还设有让产妇阵痛时可以坐下沐浴的按摩淋浴。

  四、五层是女性专用楼层。四层设有放松室,可以进行按摩及美甲服务。五层设有美发室,除了可以进行基本的洗发、剪发外,还针对因为化疗而脱发的患者,为其提供配戴假发等服务。

  养老康复楼,采用多床病房

  2012年开设的A栋楼,其设计目的是为了适应随着高龄化进程而并发认知症患者的增加、需要介入护理增多的需求。老年人如果缺少刺激,认知症的发展会很快,摔倒、摔落的风险增高,很多患者不适应单间环境,因此基本上设计为4人间病房。由于是多床病房,所以采用可动式隔断以确保患者的私密性,也方便护士的观察。

  从感染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在各个病房设置了空间足够大的卫生间与淋浴室,洗面台的形态也做了严谨的考虑。为了应对夜间患者不稳定情况,在护士站的旁边布置了多功能室,内设气体配管,并采取了隔音措施。该多功能室在白天用作康复等设施,夜晚就作为不稳定患者的观察室。各个病房楼都设置了动态休息室和静态休息室,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不同环境的需求及交流空间。

  二层,环绕着护士站布置的是14间全部为单间的集中治疗室。在确保足够空间的同时,每个房间中还附设了用于家属休息的别室。

  结语

  日本在少子化、高龄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自2008年开始已经突进到人口减少的时代。另一方面,在2050年之前高龄人口不断增加,对于医疗、介入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面对当前社会状况,需要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持续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包括构筑地区医疗系统在内,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医疗系统的功能。

  文|【日】龟田省吾 KAMEDA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