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的医疗专科医院

  ——日本爱育医院新院设计特点

  爱育医院和日本皇室有很深的渊源。昭和天皇为纪念当今天皇的出生而成立了恩赐财团爱育会。社会福祉法人恩赐团母子爱育会在东京都港区芝浦一丁目建立了“爱育医院新院”,并于2015年2月2日开始营业。爱育医院的理念是:为母亲和孩子的幸福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舒适、高质量的妊娠、分娩、育儿支援服务。新医院除了之前的围产期医疗,还扩充了小儿急诊并成立了女性体检中心,成为一家综合母婴医疗专科医院。在外观设计方面,医院既继承了传统特色,又体现出对高精尖医疗技术的追求。

  工程概况

  爱育医院新院占地面积4500.45m2,建筑面积17586.05m2,地上10层,钢筋混凝土免震结构,设计床位160张。新院的核心业务为围产期医疗和幼儿急诊,本次改建后床位数量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除了现有的围产期医疗机能,面向当地的幼儿医疗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平面布局

  各层的布局为,一二层为入口大厅及门诊急诊,四层为机械室,五层为药房,六层为儿科病房,七八层为产科病房,九层为餐厅,十层为户外设备放置处。详见表1。

  爱育医院的科室分为儿科、妇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小儿外科、小儿精神科、女性内科、女性外科、放射科、女性体检。其作为东京都地区妇产专科医院,专注围产期医疗,从怀孕开始到新生儿出生的孕期、产期医疗服务及其设施在全日本都是非常齐备的。MFICU可以应对高危妊娠,被当地指定为“综合周产期母婴医疗中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计宗旨

  医院的设计以及建造,最基本的考量就是尽量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安心的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建设之初,设计者就和医生、护士等医院员工进行了充分地交流。

  经过了东日本大地震这样的灾害后,在设计中通过使用防震结构,使得建筑的防灾机能也得以提升。新爱育医院的平面设计做到了在既能保证功能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患者和员工的感受。一层的大厅入口外设计了室内停车场,方便雨天时孕妇能够方便地上下车。

  另外,医院秉承“自然分娩”的方针,在产后根据母亲的身体恢复情况,会尽量将婴儿放在母亲身边。

  就医动线

  外来患者的检查动线、患者的移动距离被压缩至最短距离,二层的诊察室、内诊室被设置在员工站点的周边,员工的行动路线也得以缩短。另外,三层的手术、分娩部门通过走廊相连,走廊同时可以作为作业空间使用,进行无障碍移动支援。患者使用的电梯、员工使用的电梯和货梯均分开设计,动线各不相同。业务用电梯的动线附近设有X射线室、监控室、手术室、中央材料室、物品室等,提高了使用者的行动效率。

  环境塑造

  从医院整体占地形状来看,南北长,因此不得不设计很多东西向的房间。为了避免西晒,在建筑东西面,以和外立面呈20~30度角的方式配有百叶窗,给建筑外观赋予了更多韵律与变化。此外,一层使用纹理柔和的大理石风格瓷砖,室内装修给人以温暖、高档的感觉,让孕产妇、患者、家属和访客都能感受温馨的氛围。

  住院部门是医院正统的核心部门,通过走廊窗户自然光线可以照射进来,节省能源。此外,还配有休息室、天井以及屋顶庭园,充分考虑了居住环境和绿化。

  结语

  伴随着母婴保健环境及医疗体制的改善,日本每1000个新生儿里只有1人死亡,幼儿只有2人死亡,日本新生儿及幼儿死亡率和冰岛并列世界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厚生劳动省2015年6月5日发表的2014年人口动态统计,1名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1.42名子女,产下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30.6岁,晚婚晚育比之前更多。因此,一所妇产科医院,创造出可以让人安心进行孕产的环境是需求所致,但如何建成满足患者需求、提供高质量医疗的服务系统是能够支撑这个健康社会的重点。

  文|王丽华Wang Lihu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