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技术应用与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创新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技术应用,医院后勤,管理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30 10:37
医院后勤改革从后勤全面社会化到自主核心技术掌控的部分社会化,从华西后勤管理模式到上海的申康管理模式,探索从未停止,虽然后勤管理没有标准的统一模式,但应用先进技术已深植于很多后勤管理者的思维之中。
一、数字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一)智能建筑是搭载智慧医疗的基础
智慧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对于医院各类服务的载体——建筑而言,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尤其重要。如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医院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到后期的资产、运维管理以及改扩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以此为基础,整合BA(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建筑能耗平台、后勤设备管理平台、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甚至可以整合信息机房设备、大型数字医疗设备的基础管理,使建筑真正实现智能化,使智慧医疗的各项技术应用在建筑公共基础平台之上。
(二)数字技术是智慧医院发展的平台
智慧医院得以发展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医院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大众的信息需求与使用习惯的双重改变下得以实现的。当前,在信息化建设上每所医院的发展程度、规模各不相同,但极少如深圳第一附属医院、中国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已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转变到数字化医院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医院各类资源系统有效整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基础平台,将各系统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智慧医院的全过程精细化运营以及成本、绩效的高效管理,将是医院后勤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技术协同平台改变管理模式
技术的应用需要可操作、高效率的便捷平台,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将技术和管理有效结合,在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制订统一的工作标准、规范、流程。通过该平台可在工程建设中将审批、财务、审计、甲方、设计、施工、监理、供货商等各方协同进行项目管理,在后勤管理中可将基建、总务、资产、信息、设备、保卫、物业等各方协同进行运维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项目执行、进行工作智能分析,进行后勤全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二、数字技术改变后勤管理理念
医院后勤管理长期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如职责不明,层次繁多,不能充分调动及合理使用人、财、物,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缺乏信息化管理,日常工作常常靠行政命令执行,注重服务,不注重经济效益;缺少有管理、有技术、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等等。而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因此数字化医院下的后勤管理必须颠覆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与数字化医院要求相适应的新管理模式。
(一)建立起后勤管理的长效机制
利用数字技术可有效解决后勤管理中“职责失灵”的问题,真正建立起后勤管理的长效机制。由于旧模式存在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对各部门是否尽职尽责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制约,目前数字技术结合管理理念倡行系统化、数字化、可持续、协同、精确、高效,如能把体制、技术与创新相融合,将带来后勤管理革命性变革。
(二)数字技术使信息化建设“落地”
数字技术实现了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实现了技术支撑体制、制度保障应用的良性互动;支撑了整个系统流程再造。数字技术将建筑房间、设备、管线等准确定位并录入从设计、安装、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参数信息,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医院安保、维修、故障等信息,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如消防设施或单项累计耗材的专项检查。通过数据模拟和分析技术,在BIM可视化及参数化的环境中,可进行多种条件下的运行能耗仿真预估,为不同建筑初期运行阶段的能源管理提供运行预案。可以及时发现有效防止停电停水停气、消防设施残缺、网络故障隐患等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维护医院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感。
(三)数字技术应用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
通过建模分析、科学计算等可为后勤管理新模式的建立提供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技术保障,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有力推进节约型管理和绿色医院建设。数字技术还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平台实现医护人员、患者、后勤人员、协作单位及医院管理者的良性互动。在公共的平台下,任何隐患或问题通过一张照片或信息定位,就可以通知或预警到专业人员,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新模式的设置也为全员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数字平台。
三、以技术的提升促进后勤职能部门的整合
医院传统的组织是金字塔式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令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协同管理平台和先进的通信技术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与不同区域的组织成员及时沟通成为可能。借助协调管理平台还可以对实时、动态的业务数据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术的关键在应用,应用的根本在人。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员除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遵守已制定的规范标准,贯彻执行。
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在后勤管理部门整合上具有一定的先决条件。以工程建设为契机,对后勤各类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在设计时考虑优化整合管理流程和模式,在建设时考虑提升后勤设备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集控,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引进了BIM技术进行咨询管理,将以数字化建筑进行竣工交付。
四、结束语
数字技术可实现数据标准化和整合,形成各个应用系统的互动协同,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便捷、高效有价值的信息化辅助手段,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患者看病贵、难的问题。同时,历史记录有据可查,为分管领导及医院主管决策提供可靠参考数据,提升医院后勤的保障质量,促进医院的精益化管理。
参考献文
[1]叶江东.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32-32
[2]李伯权.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后勤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04):154-154.
[3]张贳.从BIM的角度思考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管理[J].绿色建筑,2012(4):29-30.
[4]陈秋晓,张莹,姚志刚,姜忠.智慧医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医院管理论坛,2013(3):52-54.
[5]姜山,刘志成,王燕.基于NET技术的医疗设备保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48-50.
文|张玉彬 赵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