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手术部与ICU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急救中心,手术部,ICU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30 09:57
——日高国际医疗中心的设计重点
日本埼玉医科大学日高国际医疗中心由心脏病中心、急救中心和综合肿瘤中心这3个COE(Center Of Excellence)组合构成。从整体结构来说,每一个COE都设有从门诊到住院一整套相对独立的部门,同时COE与COE之间又保持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疗中心设有23个护理单元共计600张床位,患者数与护士数的比例是5:1。其中,ICU(3个护理单元)与急救(6个护理单元)设142张床位,HCU(即High Care Uint,3个护理单元)设 30张床位,共有172张高性能的急诊期病床。
集中与分散的设计理念
以往在设计医院建筑时,都是将医院的各种功能和流线达到效率的最优化。如今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后,在患者的周边配置必要的医疗功能,换言之医疗功能被分散在医院内各个必要的场所,只有那些各科室共享的大型高端医疗设备才会被集中设置在一起。
具体来说,在各COE内,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查、治疗设备作为专用设施,使患者的流线尽量在COE内部完成,即“分散化”。而那些无法作为专用设施的高性能诊断、治疗设备,将会被集中配置共享区域,即“集中化”。如此一来,医院不仅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还可实现高效的小组团队。
急救中心的设计要点
日本的急救体系分为初级、2级和3级这三个等级,初级的急救相当于中国的急诊。初级和2级急救患者共用一个入口,3级急救患者入口单独设置。考虑到医护人员的配置,挂号和护士站设置在初级-2级急诊区与3级急诊区的中间位置。
急诊中心和急救病区同层设置
为了方便紧急检查和紧急处置,急诊急救中心包括急救和专用急救病区(含ICU和HCU)设置在同一楼层。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联系急诊区和急诊病区的走廊,原则上只允许医护人员和进行放射线诊断的患者通过。3级急救患者的家属前往急救病区探望,需要从急诊区域外绕行,因此设置了相关指路标识。这种设计手法是将感染控制放在了第一位。
急救中心使用频率高的设备单独设置
放射线中心内,急救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X光、X-TV、CT、内视镜室各1间,设置在急救中心的边缘,从集中的共享区域中分散出来。
在急救区域内设置多功能室、器材库
多功能室、器材库都设置在急救区域内,同时预留了发展空间,未来急救中心面积如果扩大,可将多功能室、器材库移往别处。
手术部的设计要点
医院共有手术室16间,其中三层设有微创手术室4间,四层的手术中心设有手术室12间。医护人员在三层更换手术服后通过专用楼梯到达四层。在四层进行手术的患者,通过设置在各COE的手术前室到达外围准备厅等待手术。手术中心的中央区域是配有清洁器材供给站的无菌走廊。手术配盘作业在无菌走廊的开放空间进行,在外围准备厅进行器材回收。患者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准备厅前往各室。设计要点如下:
手术类型齐备
四层的12间手术室中,有两间急救手术室、3间心脏手术室、5间肿瘤手术室、1间杂交心脏手术室和1间配备了移动式CT的杂交脑血管手术室。急救手术室和心脏手术室都配有前室。
采用通用型手术室
从手术室内的布局来说,患者头部是朝向无菌走廊的方向。经常进行脑部手术的两间手术室的手术台是可以90度旋转的。
设专用的观察室
麻醉注射是在手术室进行,在3间心脏手术室的前室里对下一位手术患者进行插管。肿瘤手术后在手术区域内设有专用的观察室,心脏和急救手术患者需要前往ICU进行术后恢复。
空调的洁净标准
在空调方面,手术室内的术野及无菌走廊要达到II级洁净标准,准备厅要达到III级洁净标准,对外部保持正压并进行清洁度管理。另外,急救手术室可以对室内空气的正负压进行切换。
物流及灭菌配置
为紧急检查或临时使用药品,配置了气动管道自动化物流传输系统。此外,灭菌器材由器材中心通过手推车提供,还设有器材灭菌装配室以应对紧急情况。药剂和一次性器材由位于楼内一层的药剂与物品管理室提供。
文|【日】浪川 宏 NAMIKAWA Hiro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