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养虾“神药”屡禁不止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福建,特效药,虾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0:23
近日,福建虾农竟相信某公司的“特效药”,但是救虾未果反而惨失20万元,结果发现所谓的“特效药”是三无产品而与厂家闹纠纷。类似这样的事件总是数见不鲜折射出什么?病急乱投医几乎是普通大众的共同心病,这是神药屡屡钻空子最大机会。然而,神药屡禁不止到底是谁之过?
“你这药多少钱?”“能不能欠账?”“某某店的同类产品比你卖得便宜。”在如今水产混乱的市场,对于一个产品,养殖户更关注的往往是价格,便宜、欠账是硬道理;更离谱的是有厂家业务员甚至以同样的产品包装给经销商的报高中低,三个不同的价位,按照不同价位定制产品,但终端售价可以一样,经销商的操作空间反而更多。
曾有经销商这样反映,“便宜的产品有人向我推销,而且利润还更高,但这些产品的有效成分低,产品的效果我自己也没底。”“虾这么难养,反正什么产品都一样。”业务员甚至用这样的话语试图说服经销商。
可以看出,在养虾越来越艰难的今天,这些只是整个行业中的冰山一角。养虾从“好赚过卖白粉”到“为虾消得人憔悴”,一发病全军覆没。养殖户病急乱投医,每当有推销人员号称有“特效药”时,都希望能成为一根救命的稻草。
根据法规,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但在缺乏行业监管下,“特效药”大行其道,各类“特效药”包装袋在虾塘边随处可见。
很明显,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特效药”是违规产品,企业明知违规而为之,可见企业不会有品牌的经营理念,他们更多是想浑水摸鱼,赚快钱,打一枪换一地方。这些“特效药”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是用低廉复合菌,市场弧菌引起的疾病多,它就标明专治弧菌,市场上白便多,它标专治白便,有的“神药”甚至标明能治各种虾病。这类药品一般来说是无毒的,使用后效果微乎其微,反而耽误了养殖户卖虾的时机。
而另一类“特效药”在药品中添加了抗生素,这类“神药”见效快,短时间见效,但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即使一时把虾救了回来,但是虾各方面性状表现都会变差,还会引起抗药性,今年发病用这种产品有效,第二年再用效果就没有了。
市场混乱,缺乏监管,养殖户缺乏辨析能力,追求低价的习惯,让违规产品有了生存空间,在养虾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虾,养殖户更加不愿意把钱投入到常规产品中。而坚守行业底线的企业,生存则陷入艰难,劣币驱逐良币,形式了一个恶性循环。
养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消毒、投苗、投料、水质调控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影响后续的养殖。养殖户应该养成“预防”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把命运寄托在“特效药”上。
水产无神药,良医治未病。
彭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