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高要大湾镇养殖户两口鱼塘“合二为一”,亩利润超9000元
“这口鱼塘能放这么多鱼,按照一般的观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看起来,似乎可以作为一种养殖模式来尝试。”11月10日,在高要大湾镇,陆志勇这样告诉来访的《农财宝典》记者。
陆志勇说的是自己一口8亩水面的鱼塘,目前所有存塘鱼,达到64000斤,平均每亩8000斤鱼,然而,由于他采取了种种措施,这种远超常规的养殖方式,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于是也就造就了亩利润超过9000元的故事。
3米水深 草鱼存塘46500斤
记者来到陆志勇的鱼塘边上,及时还没有投喂饲料,在鱼塘的投料机附近,已经有黑压压的一大片鱼群在游动,随着工人打开底部增氧设施,鱼群的聚集数量更加庞大。
“这个鱼塘有8亩水面,水深3米,主养草鱼,按照计算,现在存塘的草鱼有46500斤,2斤规格和4斤规格的各半。”陆志勇鱼塘的技术支持来自佛山市高明通威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明通威),该公司技术服务经理王铭靖告诉记者,除了主养的草鱼以外,还有底层的鲫鱼、鲮鱼10000多斤,黑鲩(青鱼)2000斤,塘鲺2000斤,再加上部分大头、白鲢等等,按照这个存塘量,再加上陆志勇之前卖的几批鱼,今年全年预计亩利润可以达到9800元。
“现在这个情况,其实我是被迫的,”陆志勇介绍,他原来有两口鱼塘,但是其中一口在前不久承租到期,却因为某些因素,在投标中没有胜出,所以只能把两口鱼塘“合二为一”,全部的鱼集中在这里,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草鱼价格低迷,鱼中收购意愿也比较差,于是造就了这样超高密度的存塘量。“这样高的密度,居然没出事,这是不是可以看成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陆志勇笑着说。
改装设备 底部增氧支撑高密度
在这口鱼塘,陆志勇原来已经安装了通威365模式的均衡增氧设备,在搬来新的鱼之后,增加水体溶氧量是首要问题,陆志勇开始改装设备,把铺在鱼塘底部的增氧盘增加到40个,原来1.5千瓦功率的的鼓风机换成了3千瓦的。
陆志勇告诉记者,现在鱼价比较低迷,存塘的鱼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卖,现在塘里的鱼都靠底部增氧设备支撑;如果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会在上午和下午停机几个小时,中午和晚上一定要开机,遇到阴雨天气几乎全天开动。
据高明通威业务员介绍,高要当地,主流的养殖品种是罗非鱼和草鱼,而在大湾,特别是由于传统的“麦溪鲩”,这里的养殖户喜欢养3-4斤上的大规格草鱼。通常会在清明后投苗,养到10月左右卖一批2斤左右的草鱼,剩下的再继续养成大规格出售。不过,由于今年鱼价较低,很多养殖户减少投料,造成养殖时间拖长,存塘鱼比较多。

“陆老板这种方式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得益于硬件方面的投入。”王铭靖说,仅就这一口8亩的鱼塘,就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4台,3千瓦的鼓风机1台,还有1.5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1台,平均算下来,每亩水面有1千瓦多的机器功率,得以承载如此高的存塘量。
在陆志勇看来,投资这样的硬件设备,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曾经有一次发生过缺氧浮头,水面全部是鱼,真的吓死人,没想到开动底部增氧设备后,仅10多分钟,整个塘就安静下来了。”
尝试新模式 增加鳙鱼产量
“我现在还在找鱼塘租,想尝试一些新的养殖模式。”陆志勇告诉记者。陆志勇所说的新模式,并没有脱离主流品种,而是在现有基础上,降低草鱼的养殖量,增加大头鱼的产量。
陆志勇介绍,目前正在考虑,把大头鱼的一批放苗量增加到200尾/亩,一年放三批,考虑到支出成本,可以在第一批放0.8斤规格,后两批适当降低规格,例如0.2斤、0.4斤的苗,应用365模式中的分区投喂技术,大头鱼可食用饲料长大。
按照大湾当地的行情,大头从1.8斤规格起就有人收,规格越大价格越高,由于每次卖鱼起捕的大头鱼数量不等,按照销售大头鱼的条数,再补充相应数量的种苗,保持每亩水面有200尾大头鱼。这样鱼塘的单位效益更高,而且鱼塘的大头鱼数量多,鱼中愿意来收草鱼。
“增加大头鱼的养殖量,365模式中的分区投喂技术效果很好。”王铭靖说,在投喂草鱼的料台旁,距离15-20米的距离再设置一个料台,每次投喂时先开喂草鱼的投料机,等10来分钟,草鱼已经聚集后,在另外的料台开始用小号膨化饲料投喂大头鱼,经过几次后,每次喂料时,大头鱼就会聚集起来吃料,这样大头鱼的长速也很快,特别是达到1斤规格以后,1个月时间就可以长到2斤规格,鱼塘综合效益更佳。
文/图《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孙岁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