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网箱对比:未来还将继续开展

  事件回顾:9月初,海大集团华南二区分别在广州增城、惠州博罗、潼湖沥林等地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箱对比试验结果公布活动,同时邀请周边养殖户、经销商来到现场共同见证对比结果,并即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测试结果。这是一场以养殖数据为基础的事件营销活动。

  这种以产品测评为主要手段,并辅助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营销活动,在获得行业普遍关注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虽然海大对比的对手使用TW、AH、DBN这些隐晦的字母代替,但是组织业务员、经销商进行朋友圈转发传播。所以涉及到对比的三大厂家分别进行反击,均指责海大的作法存在猫腻,自编自导没有公信力,尤其是惠州通威业务团队,率先在朋友圈进行大规模反击,接着惠州澳华也在朋友圈进行转发回复,后来其他同行也跟上,这场由海大搞起的网箱对比营销活动,引起业内强烈反响。

  海大华南二区副总经理罗蕗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这两年饲料促销活动五花八门,尤其是惠州地区,从一吨送5包甚至8包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在这样非常规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在当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海大如何指导养殖户辨别饲料质量非常关键。

  海大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舆论争议:有人说海大此举得罪了整个行业引起公愤,不是优秀公司的所为;也有人说海大此举成功了,至少能引导浮躁的行业回归到产品质量上来。

  罗蕗表示,网箱对比取得一定效果,海大以后仍会不断举行类似的产品测试活动,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让市场竞争回到产品价值竞争轨道上来。

  实证营销在农牧行业已经不新鲜。畜禽行业,之前双胞胎掀起的“称重实验”,现在也渐渐冷落。因为产品差异化的问题不解决,任何方式的营销都有可能被复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会陷入同样的肉搏战境地。海大网箱对比在程序和公信力上的瑕疵,也有可能会使竞争失去客观标准,落入企业自说自话的营销迷局。

  海大内部认为,越是同质化时代,越要用数据说话,尤其是水产领域,这一板块仍然是空白,至少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进行公开大规模的进行数据对比。从海大这两年在中山、珠海、肇庆等地大规模推广百容草鱼苗同塘对比,到海鲈市场进行五花八门的数据总结对比,再到如今的网箱对比,海大这两年将实证和数据营销用到了极致。从主动营销和创新营销的角度,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网箱对比并不是海大首创,但如此系统而高调的策划,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目前业内没有第二家。但无可否认的是,当前水产饲料行业的数据营销刚刚起步,对细分市场的开发几乎没有进行。所有饲料的卖点和评判指标几乎一样,任何比较都近乎肉搏。价格战是肉搏,测评也可能是肉搏。这在同质化竞争的行业,这种情况也不是新鲜事,例如加多宝和王老吉,农夫山泉和怡宝等等。

  行业真正期待的是,海大这些实证对比能真正将市场聚焦价格、聚焦营销的策略转为聚焦产品的质量上。而这一转变,需要从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开拓的大系统去思考,这又牵扯到水产品品牌营销和销售的系列问题。例如,能否专门为不同口味或肉质的品牌鱼开发不同的饲料,能否为不同客户群体和养殖群体开发不同饵料系数的饲料等等,当对比的维度多了,产品的针对性更强了,市场更多元了,营销的手段和竞争的水平自然会提高。

  但这涉及到整个水产行业系统性的变革,显然难以一蹴而就。从价格营销到服务营销,再到实证营销、数据营销,这大概也是行业进步无法逾越一道道门槛。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你如何看待这场对比试验,应对、跟进和参与怕都是无法避免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