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虾养殖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季节的转换,天气多变及日夜温差大,给冬棚养殖带来了诸多的影响。2015年,进入11月份后,仍然温暖如夏。如此温暖的冬天,对于对虾养殖来说,有什么影响?

  受棚膜影响,光合作用减弱,产氧减少,藻类大量应激死亡,产氧减少并增加耗氧,池塘光合作用减少而呼吸作用增加,导致水体pH值下降,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强,而部分死藻被分解后释放出藻毒素,导致对虾中毒出现生理性缺氧,伴随实际溶氧不足及其容易出现水变。

  日夜温差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白天,随着阳光照射,水温持续上升;夜晚气温大幅下降,水温大于冬棚气温时,底部较高温水流与上层较低温水流出现对流,底部有毒物质容易反底,大量底部滋生的有害病菌(如弧菌)滋生扩散,通过腐殖质悬浮死藻或有机质被对虾摄食、粘附鳃部等途径造成鳃病、肠胃病或中毒现象。反底加剧水变,耗氧极其严重。

  在这种天气、水环境大幅度变化的养殖环境中,往往容易致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当对虾体质弱、或者种苗质量差,可能会诱发各种病害或导致成活率低,出现偷死现象,严重者导致排塘。

  天气变化对冬棚对虾养殖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诱发对虾产生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倒藻、缺氧、水浑浊

  在冬棚养殖中,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由于棚膜减弱光照强度(特别一些透光率差的棚膜),容易造成棚内光照强度不足,藻类繁殖缓慢,致使水体光合作用增氧效果不高;同时,棚内空气交换少,大量水蒸气聚集,增氧机增氧效率降低,容易造成水体溶氧含量较低的情况。同时,水温不断升高,藻类老化快,藻类活性下降,藻类减少。水体中各种悬浮有机物增多,水体浑浊,透明度下降。

  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降解转化形成并积累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病原菌随之大量滋生,直接或间接诱发对虾各种病害。

  防治措施:

  1)白天温度较高时,揭开四周棚膜,适当通风,增加空气交换,降低棚内温度。

  2)使用沸石粉、白云石粉等,沉淀悬浮有机物,澄清水质,通过底层排污排出有机物。

  3)适量换水,添加进过处理的新鲜水源,维持水质稳定。换水原则:在尽量减少对虾应激的基础上,最大量换水。

  4)使用芽孢杆菌等有益活菌,提高水体有益菌群,促进养殖代谢物的讲解转化,净化水质,维持稳定优良的藻相菌相,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

  5)控制饲料投喂量:温度高,虾摄食增加,过多的摄食增加虾排泄压力,同时粪便残饵增加水体压力;另外,气候不稳定,水温不稳定,影响虾本身摄食及消化。

  严格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给水体环境造成负荷

  6)在饲料中添加多维、vc等,增强对虾体质

  7)使用“过硫酸氢钾”等具有消毒、氧化型的底改,促进池塘底部沉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尽量少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减少对虾的刺激造成应激等情况

  2、对虾蜕壳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虾壳软,或者虾壳斑点、污垢多等蜕壳不遂症状,有时会出现身体颜色变红或灰暗,鳃丝发白,虾须、游泳足、尾扇暗红;虾活力差,生长缓慢。

  主要引起的原因有:水体环境大幅变化造成应激、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多、水体中钙镁等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平衡、缺氧等,这些原因导致虾出现不正常蜕壳或蜕壳不遂。

  防治措施:

  1)保持良好水质及水质稳定,避免养殖水体各种因子出现大幅变化

  2)注意冬棚养殖增氧,适当提高纳米管增氧密度,增加水体溶氧

  3)补充钙、镁、磷及其他微量元素,全方面增加水体营养。

  4)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进行科学投喂,添加多维及肠道有益菌(如:乳酸菌等),增强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对虾体质。

  3、对虾肌肉白浊、对虾痉挛病

  主要是应激引起的各种反应。由于气候变化,水环境(如水温)突然的大幅变化、溶氧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幅升高;

  各种环境变化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表现主要为:对虾肌肉变白呈不透明的白浊状,与周围正常组织出现明显的界限。

  随着阳光照射,棚内温度升高,水温急剧升高,对虾产生较大刺激导致,主要表现在:对虾躯干痉挛弯曲、肌肉僵硬、弹跳无力,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

  分析原因,除了环境变化对对虾刺激产生应激外,还有以下几点:

  1)对虾体质差,健康水平差,抗应激能力弱

  2)营养不足:维生素、钙等营养的缺乏,导致对虾的生理反应受到影响。

  饲料营养及水体营养缺乏或营养失衡是主要原因;亚健康的对虾对饲料的摄食减少,对营养吸收的降低,也会导致营养的缺乏。

  3)放养密度过高

  4)溶氧低

  防治措施:

  1)避免养殖密度过高

  2)提高水位,适量换水,防止水温急剧变化,保持水体各项因子稳定,减少对虾的刺激

  3)保持良好的水质,保持稳定良好的藻相、菌相

  4)保持充足的溶氧

  5)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进行科学投喂,添加多维及肠道有益菌(如:乳酸菌等),增强肠道对营养的吸收,提高对虾体质

  6)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钙镁磷及维生素等,根据养殖水质及天气变化情况,增加水体的钙、镁、磷等

  7)当小范围发现对虾出现病症,及时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改善水体环境。如果刺激因素及时得到消除,病情一般可以缓解,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4、应激性红体

  主要表现症状为:虾体全身变红,特别是虾须、游泳足、尾扇呈明显的暗红色,虾体质减弱、活力差;区别于病害性红体主要是虾身体无明显生物性病原病症,且一般发病迅速,短时间内即可导致大部分虾红体症状。随着对虾发生应激性红体,可能会继发感染其他病原菌,导致发病,严重时出现大量死亡。

  出现应激性红体病的池塘,大多溶氧较低,对虾同时也表现出缺氧症状。

  防治措施:

  1)提高水位,同时提高水体总碱度,增加水体环境的缓冲能力。

  2)增加增氧机开机时间,适当增氧底层充气增氧,提高水体溶氧

  3)科学调节水质浓,保持水质稳定

  4)注意天气变化,在气候变化前,加强水质调控管理,保持稳定优良的藻相、菌相

  5)提高对虾体质

  6)及时全塘泼洒vc,减少应激反应该病症主要在于天气突变前实施有效的预防。

  5、偷死

  除了各种病原菌生物感染引起的偷死,以上的各种问题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偷死。尤其是在天气变化或者人为干扰下(如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换水等),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时大量死亡。

  在冬棚盖棚膜初期,经常会出现各种不明原因偷死,主要是因为多种原因综合引起偷死,导致对偷死原因判断的不明确。

  及时找到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把患病对虾症状减轻,争取在短时间内回复正常,减少损失。

  在冬棚虾养殖过程中,及时了解气候变化,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养殖管理中,科学管理投喂,提高对虾体质,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

  福建粤海 卢少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