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2》成收视“黑马”:喜剧类节目如何逆袭

  • 来源:广告导报
  • 关键字:笑傲江湖2,喜剧
  • 发布时间:2015-10-25 17:41

  今年是综艺爆发年,200档节目征战荧屏,近日播出的《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在其中算得上是现象级中的精品;而中秋夜的晚会只有极少数卫视在办,9月27日荧屏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当日力拔头筹的却在意料之外。

  根据CSM34城的数据显示:9月27日晚首播的《笑傲江湖》第二季占据了当晚黄金档的收视榜首,以2.34的收视率和6.82的收视份额遥遥领先于湖南卫视每年的品牌节目《中秋之夜》以及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和江苏卫视在当晚收官的《蒙面歌王》。《笑傲江湖2》首期超过了《极限挑战》的首播成绩,甚至超过了去年第一季《笑傲江湖》总决赛的收视率。

  喜剧是都市人的刚需:模式是成功的基石

  家业、事业、学业……,让各年龄层次的人都不时感慨鸭梨山大啊;而物质极大丰富的背后,精神匮乏也是现代人的通病。喜剧的存在就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实现情感宣泄的一种重要路径,也是最经济实惠、触手可及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喜剧可谓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刚需。

  2014年,在那个喜剧爆发的年份里,曾经有众多的喜剧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出现,但并没有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样,喜剧节目取得成功者寥寥,很多节目甚至在尴尬和无奈中收尾,更不用说制播第二季了。究其原因,业界一致认为喜剧节目难做。

  喜剧节目难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症结难破,一是选手难觅,二是好作品难寻,这也是导致很多喜剧节目品质不高、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极具本土特色和时代性的艺术形式,喜剧的创作本身就是一道横亘于前的难题。其实不要说专门做一档喜剧类综艺节目,就是每年的春晚,那些喜剧大腕都常陷入没有好作品的困扰。何况这还是一档以素人为主的节目。

  然而难度越大,往往越能证明此类节目的价值所在,找到适合的路径,自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在喜剧综艺节目里,能“笑傲江湖”的当属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一档成功的节目在操作层面往往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二是良好呈现模式价值,二者缺一不可。有了第一季成功的模式,第二季的成功也在预料之内。但能引起这么大轰动,却在意料之外。

  体现出专业与用心。专业是对模式本身有着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懂得取舍用度。用心则体现在做节目的投入程度,花了多少功夫其实是骗不了观众的。据介绍,《笑傲江湖》从选角到作品编排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并且配备了强大的编剧团队参与配合。

  品质化打造是任何电视节目成功的不二法门。《笑傲江湖2》除了喜剧,还附加着更多的内涵与外延。喜剧在人们的认知中属于离不了,但是又不登大雅之堂的。因此逃离的不仅有综艺节目,还有许多被称为大腕级的演员,但从表演艺术的级别来说,喜剧是最难演,也是最高级的表演形式。《笑傲江湖》为这些喜剧人创造一个真正的神圣舞台。因此内容为王、极致呈现、品牌化运作等就成为其制胜的法宝。用电视的规律和手法来呈现喜剧,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进而真正满足观众对于喜剧的精神刚需,这是关键所在。

  差异化助推节目逆袭:素人是出彩的关键

  《笑傲江湖》第二季的凶猛来势被很多人称作“黑马”。其实“黑马”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开始并不为大家所看好。在当下明星阵容论英雄、户外真人秀呼声很好的情况下,一档以素人为主角的演播室喜剧类节目似乎并不占据舆论和话题上的优势,被“忽视”也在情理之中。从另一方面来看,喜剧类节目确实不曾出现过如此之大的爆发力。《笑傲江湖》第二季首期的收视率已经超过第一季决赛的收视成绩,而第一季《笑傲江湖》又笑傲当年所有喜剧类节目。

  这一季《笑傲江湖》总体上延续第一季的风格,无论从制作团队还是节目模式都没有太大改变,反倒是明星阵容的人数由4变3,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缩水”。

  从这几年的综艺节目流变来看,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是从演播室走向户外,二是明星阵容比拼。节目“类达人秀”的模式并不新鲜,“纲刚丹”的明星导师组合,在如今综艺节目大咖明星几乎全体出动的今天,配置绝非耀眼。那么问题来了,“黑马”是怎么产生的呢?

  素人成了出彩的关键。这从节目今年新增加的“大型素人喜剧节目”定位中就可以看出。这其中既有响应政策“重素人去明星化”的全局考虑,同时也和喜剧节目草根特性息息相关。

  节目开播前一夜,《笑傲江湖》总导演朱慧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长文。在谈到两季《笑傲江湖》的不同时,她特地强调,今年节目在选手选拔上,海选城市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足迹遍及东北农村的市集、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节、四川的市民广场、台北西门町的白领剧社……”这番“掘地三尺”后,《笑傲江湖》首期节目的选手水准应该说是历年来同类节目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节目类型上,第一期中既有传统观众爱看的小品、二人转,也有年轻观众追捧的默剧、脱口秀;节目创意上,一改以往同类节目中抄袭、借鉴之风盛行的怪现状,出现了“网红少年”逯爱岩将美术与喜剧混搭的“笑果”创新。

  刚刚考上美术学院的选手逯爱岩用自己一个月的绘画成果,在五分钟内接连变身成了“蒙娜丽莎”“迈克尔杰克逊”“鸟叔”“凤凰传奇”等7组搞怪有趣的人物形象。新奇的表演受到了导师的一致称赞。冯小刚在十分难得地说出“太有意思”后还忍不住大赞:“你让这个舞台繁花似锦。”宋丹丹立马补上一句“丰富多彩”,最后郭德纲总结“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而来自台湾的龙龙则带观众们见识到了“瞎妹”这个神奇的“物种”,让观众们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忍不住开始观察自己的周围是不是也有这种类似的“瞎妹”,并了解到了台湾年轻人当下的所思所想。

  第二天,逯爱岩、龙龙、叶逢春等明星选手就立即成了网络上的热搜词。

  网友们在看过节目后纷纷点赞表示:“原来生活中并不缺少欢笑,全看你是否有发现欢笑的眼睛与心灵。”或许喜剧很难,但笑很简单,这些带着启发欢笑、启发生活作用的喜剧,让《笑傲江湖》成为电视观众通往开心生活的一扇启发之门。

  节目内容的编排、场景编排和笑点分布,也显示了成熟的功力。喜剧人才需要时间成长、节目制作团队也需要时间磨合。据悉,首期节目大受欢迎的默剧选手叶逢春,此前其实在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中就初试啼声,但相比当时表演的稚嫩,经过一年时间的锤炼,其在《笑傲江湖2》中的表演功力明显上了一个层次。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执着和反复尝试,东方卫视在喜剧综艺上的大爆发,可以说偶然中也有必然。

  当然明星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由郭德纲、冯小刚、宋丹丹所组成的“刚纲丹”的评委阵容无疑是成功的,三位评委的性格、形象乃至一些评价标准都呈现出差异化,又都非常接地气,而每个人都极具表演者个人的风格特点,不时碰撞出新意。

  在细分领域深耕:内容依然是王道

  经过三个季度的比拼,综艺节目已经越来越倾向在细分的领域深耕。因为同质化必然带来审美疲劳。而细分的领域,虽然开始受众的广度不够,但是粘合度高,这样推而广之的延伸,更能有效打造出性价比更高的现象级节目,而且后期延展性也更高。

  《笑傲江湖2》就是通过细分化的层面,把喜剧节目与真人秀节目相结合,同时又摒弃了演播室节目中千篇一律的达人选秀模式,以素人为主角进行深耕。笑中有泪,戏假情真,在笔者看来,这一点,也正是《笑傲江湖2》在二季度综艺大战致胜的关键。这也让《笑傲江湖2》能在现象级大战中成为“黑马”,成为真正给电视观众们带来欢笑和思索的节目。

  细分领域深耕的同时,《笑傲江湖2》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更是“内容为王”思路的升华。此前众多喜剧综艺并没有一档节目能够担纲细节领域的现象级领头羊,一方面是由于人才的分散,另一方面则在于创新能力的匮乏。

  而据悉《笑傲江湖》在海选之后,剧组将选手集中起来进行了培训,利用此前积累的编剧和表演经验对这些草根选手言传身教,从而让这些“毛坯”变成颇具专业水准的准演员。

  《笑傲江湖》由东方卫视和欢乐传媒联合出品、共同打造。

  经历2014年的喜剧疯狂之后,今年全国卫视频道的喜剧节目数量急转直下,从去年的20多档下降到10档不到。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喜剧节目分布中,东方卫视光一家就占了3档,如果算上脱口秀性质的《金星秀》,东方卫视居然一下子就成了喜剧大本营。《笑傲江湖2》是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中的重要一部,也可以窥见东方卫视在喜剧品牌上的战略布局。

  “喜剧三部曲”中的两部《笑傲江湖》与《欢乐喜剧人》的幕后都有欢乐传媒的参与,而喜剧,正是这家内容公司的拳头产品。在节目大时代里,欢乐传媒重新进入内容生产运营领域,将喜剧作为了着力的对象并不断深耕。从2014年开始的《笑傲江湖》到今年的《欢乐喜剧人》以及第二季的《笑傲江湖》,都在形态和内容上不断开拓着喜剧节目的疆界,打造喜剧品牌,成为了这家老牌制作公司在当下的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笑傲江湖》第二季的开播,意味着今年东方卫视“喜剧三部曲”的完满。而三档节目中,《生活大爆笑》主打年轻人喜爱的电视喜剧秀,《欢乐喜剧人》则专攻专业喜剧人的职业联赛,《笑傲江湖》则注重草根喜剧人的挖掘和培养,显而易见的是,这正是一种在喜剧产业链上的布局。

  而《笑傲江湖》是否能成为中国喜剧的造血平台,推出更多的孙建弘、杨金赐,为青黄不接的中国喜剧添砖加瓦,这或许是这档节目真正的意义。

  文/本刊记者 风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