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招防范仔猪保育前期患呼吸道病——猪病防控把三关之第二关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仔猪保育,呼吸道病,猪病防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11 13:45
从仔猪出生到大猪出栏上市,有三个主要疫病控制点,也就是要过三关:一是仔猪出生1周龄的腹泻关;二是保育前期4-6周龄的呼吸道病关;三是落地猪12-14周龄的腹泻+呼吸道病关;其中大多数猪场反映最难过的是第二关。那么,这三关的猪病主要有哪些?其诱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上一期我们讨论了第一关,这一期我们谈谈第二关。
仔猪断奶日龄大多数猪场为23-28天龄,断奶后1-3周是保育小猪发病窗口期,主要疫病是呼吸道病和高热性病,也有因断奶过渡不好导致的拉稀。主要症状是:毛松、嗜睡、精神差、吃料减少或不吃、体温升高或高热不退、后肢关节肿大、眼睑发红或眼睫毛粘有分泌物(所谓的黑眼眶)、喘气或呼吸急促、个别猪有神经症状或拉稀、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一般死亡率为10-20%,个别猪场死亡率高达40-50%,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检查病原因场而异,多种多样,有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等,应有尽有。导致猪发病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母猪带毒传播的,有些是先天不足免疫力低下导致的,有些是产房仔猪管理不当导致的,有些是断奶过渡不当引起的,有些是保育舍管理不当发生的。
由母猪带毒传播的主要以病毒病为主,如蓝耳病、圆环病、猪瘟、伪狂犬病等,大多数猪场主要是蓝耳病。尤其在炎热的夏天,高温热应激使母猪免疫功能低下(当然,冬天严寒的天气,冷应激也会导致相同结果),母猪体内长期带毒,蓝耳极不稳定,尤其是重胎母猪对高温更敏感,如果母猪体内蓝耳病毒活跃容易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猪,新生仔猪体内带毒并与病毒共存。断奶后1-3周的小猪,刚好是母源抗体逐渐消失的时间,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完善,加上断奶、转栏、转料、寒冷等应激因素的诱导,潜存在体内的蓝耳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排毒,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猪群的免疫力下降而诱发疫病,这些猪即使出生后免疫蓝耳疫苗效果也不佳。
近两年,猪伪狂犬病也不甘寂寞,当我们对它放松警惕时,它又悄悄地来了,协同蓝耳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等一起给猪场致病一击。防控措施主要针对母猪,一是做好几种重要病毒疫苗的免疫,保证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提高母猪的母源抗体水平。种猪要不要接种蓝耳疫苗?这个问题争论很大,免疫效果也各有不同,主要是免疫的疫苗毒株是否与引发本场猪群发病的毒株有交叉保护力的问题。本人的观点种猪还是要接种蓝耳疫苗,因为国内的养猪环境比较复杂,猪场密集而管理紊乱,人员车辆接触频繁,交流广泛,加上引种的风险,猪场很难独善其身,要长期保持猪场野毒阴性,难度极大。但疫苗的选择最好与本场的毒株相同或有交叉保护效果的,一个猪场只接种一种疫苗,不要频繁更换,因为每次更换疫苗都会给猪场带来发病的风险;还有,重胎母猪慎重接种,许多猪场在母猪产前1个月接种了蓝耳病减毒活苗后发现其所产仔猪到了保育阶段发病率明显提高。二是母猪药物预防,尤其针对重胎母猪,可在母猪产前一个月或产前2周饲料添加牧乐星+牧力康混料饲喂,主要目的是清热解毒,抑制蓝耳病毒的繁殖,减少胎盘感染。三是断奶仔猪药物预防,断奶仔猪饲料添加奇力康或替米考星+阿莫西林,连喂1周,隔1周再喂1周。
由产房管理不当导致保育小育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1、初乳吸取不足,获得母源抗体保护力个体差异大,免疫力低的弱小仔猪断奶后容易发病并大量排毒;2、给初生仔猪剪牙的操作不当,损伤牙根、牙床或舌头,剪牙工具不洁,造成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原菌,并在体内潜伏存在,当仔猪断奶后免疫力下降时或有其它病原导致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病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致病;3、其它剪耳号、断尾、阉割等操作不当,器具消毒不严,导致潜伏感染。曾有一个猪场,保育舍小猪屡发副猪病和链球菌病,育成率不到70%,笔者建议其产房仔猪不剪牙、不断尾、不剪耳号,产房和保育舍喷撒干粉消毒剂消毒,仔猪断奶转栏时把弱小病猪隔离饲养,仔猪断奶后一周开始加药7天,此措施实施后,保育舍小猪健康度明显改善,发病率大大降低,育成率提高到90%以上。所以,防控措施一是给饲养员做操作规范培训;二是保持栏舍干燥干净卫生,降低环境病原菌数量,降低仔猪感染病原的机率;三是仔猪断奶后转保育舍时把弱小猪和带病猪隔离分舍饲养(处理掉更好);四是产房仔猪接种副猪疫苗和链球菌疫苗;五是适当的药物保健。
断奶过渡不当和保育舍管理不当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仔猪断奶前教槽不好,仔猪断奶后不吃料,或仔猪吃料后消化不良,肠胃不适拉稀,仔猪消瘦,免疫力下降;2、仔猪断奶后从温度高的产房转入保育舍后,保育舍温度低,仔猪受寒冷应激发病;3、猪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极差,NH3等不良气体刺激和损伤眼结膜和呼吸系统各器官,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CO、CO2等导致血氧不足,血液循环不良,免疫力下降;4、猪舍经常冲洗,湿度大,细菌繁殖旺盛,小猪容易感染发病。5、天气突变时或昼夜温差大时,保温不及时,小猪受寒发病;6、病殘猪没有及时隔离处理,大量排毒;7、疫病窗口期大量免疫疫苗,应激过大诱导发病;8、没有做到全进全出,殘留病弱殘猪与下一批小猪同舍混养;9、猪舍清洗消毒不彻底,空栏净化时间太短。防控措施:一是做好仔猪教槽过渡工作;二是针对以上因素做好饲养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三是尽量避免在小猪疫病窗口期接种疫苗和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麦月仪:广西柯新源集团技术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