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四大养殖重镇概况

  南宁:年出栏超509万头

  2012年南宁市生猪出栏量509.9万头,年末生猪存栏397.9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7.77万头,猪肉产量37.44万吨。据资料,当年生猪出栏具有季节波动特性:一、二、三、四个季度分别出栏132.25万头、118.5头、119.06万头、140.09万头。

  南宁市下属武鸣县是南宁养殖重镇,包括广西桂宁集团种猪有限公司、广西金陵集团雄桂种猪场等一批规模养猪企业坐落于此。2013年,该县出栏肉猪140万头,外销商品仔猪150万头,是广西商品生猪调出大县之一,主要销往区内及云南、贵州、广东、海南、湖北、江西等省;年末存栏生猪110.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4.4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6540个,其中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场185个;规模养殖出栏肉猪90万头,规模出栏比重达65%;生猪养殖业产值29.6亿元。

  据2012年资料,武鸣县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户)总数达6386个,其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有5075个、年出栏100头以上有894个,年出栏500头以上有275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有108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有23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有10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有1个。

  玉林:广西养殖第一大市

  玉林是广西养殖第一大市,据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2013年全市预计生猪出栏624.84万头,同比增长4%;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13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的通知》,玉林市今年获得中央财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资金3522万元,占全区的40.5%,其中:容县获得431万元,陆川县获得650万元,博白县获得1495万元,兴业县获得456万元,北流获得490万元。据2011年统计资料,在肉猪出栏量中,博白、陆川县和兴业县三个县的占玉林总量近70%,五个生猪外销大县合计占90%。

  截止至2013年,累计全市有龙头企业99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个,全市累计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346个,其中有34个合作社被评为“2013年广西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全市畜牧业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050元。2013年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15个,改造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03个。

  与此同时,玉林市规模化养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据资料,博白县各乡镇散养比例已不到50%,城镇郊区散养比例更低;兴业县有些村的散养比例仅为三分之一,有些村甚至100户中散养户已不足10户;陆川县存栏10头以下能繁殖母猪的养殖户也在明显萎缩。

  博白是玉林市养猪第一县。据悉,2012年博白能繁母猪近50万头,养猪业总产值37.7亿。据博白副县长李耀泉介绍,2012年博白外调生猪272.16万头、仔猪235.96万头,堪为全国第一生猪调出大县。截至2013年,全县有10头以上母猪的大小猪场9839家,30头以上能繁母猪规模场有2735家,其中万头猪场28个。

  据当地养殖人士介绍,博白县环保压力较广西其他地区要大,畜牧部门要求3—5年内进行污水减排工作。考虑到博白县存在大量100头左右的猪场,存在相当大的减排压力。博白地区未来不排除出台加大执行力度的环保政策。

  玉林市另一生猪调出大县陆川县目前积极推进九洲江流域养殖污染治理配套项目——规划建设2个畜禽粪便处理有机肥厂、2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和1个液态生物肥厂、16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点建设、以及限期在2014年1月底前40个禁养区内污染较严重的规模养殖场(户)的清理拆除。

  2014年,陆川县大桥镇、乌石镇等乡镇开展九洲江沿岸200米范围内污染物直排的畜禽养殖场拆除工作。1月份起,该县开始对九洲江流域200米范围内存栏数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进行分期分批拆除。截至1月15日,该县九洲江流域(200米范围内)第一期拆除养殖场40多家,涉及存栏生猪2000余头,建筑面积达8100多平方米。

  目前,陆川县养殖产业链发展居于广西前列,至2012年底,全县已建成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4家,全年生猪出栏108.43万头,生猪存栏123.25万头。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陆川猪”保种场2家、生猪养殖示范园区13家、畜牧机械制造厂3家及大型猪产品加工企业4家,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更是已扩展至100多家,一条集保种选育、器械制造、饲料生产、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已展现于世人面前,其产值已超60亿元。全县有双胞胎、正邦、九鼎等大型饲料企业5家,小型饲料加工企业10多家。2011年,玉林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广西30强饲料企业,成为陆川县唯一跻身广西饲料30强的企业。

  桂林:年出栏440万头

  桂林作为广西生猪生产大市,生猪出栏量自1998年以来曾连续10年居广西第一,其后被玉林市超过。2012年桂林市存栏母猪30万头,出栏生猪425万头。预计2013年出栏生猪440万头。

  桂林养猪业正在发生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规模的转变。桂林美冠原种猪育种公司进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桂林市已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6家。

  大型养猪企业计划进入桂林。如:温氏集团在桂林投入年出栏生猪40万头生产线;新希望集团在平乐投入年出栏生猪30万头生产线;正大集团在全州、兴安投入年出栏生猪20万头生产线。目前温氏、新希望、正大三大集团投入年出栏生猪达90万头。

  桂林是著名旅游区,环保问题是养猪的重中之重。2007年公布的《桂林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规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期限10年。分二个阶段: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15年。

  贵港:市场发展最健康

  “贵港是养猪业发展最健康的市场”,不只一名厂家业务员这样说。在不少人印象中,贵港地区规模猪场多,养殖户理念先进,而且资金信誉度高,是各个厂家争抢的“香饽饽”市场。那么,从数据上看,贵港养猪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呢?

  2012年,贵港生猪年出栏量356.47万头。全市有养殖场10222个,其中,年出栏1000至3000头规模猪场166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规模猪场86个。据资料,贵港市2012年获上级补贴能繁母猪数340973头,补贴金额3136.96万元,同比增加75384头、693.54万元,较2011年28.38%,推测2012年期间贵港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

  贵港市生猪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继桂平市、平南县、覃塘区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后,港北区、港南区日前也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奖励资金分别为100万元和110万元。至此,贵港市5个县市区全部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成为广西首个全部县市区均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的地级市。

  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贵港市发展“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养殖户”的产业化。仅广西扬翔公司与加拿大合作投资建1200头种公猪人工授精中心项目就达2.5亿元。扬翔集团2012年投资1.8亿元,分别在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建设3个年存栏母猪6000头的种母猪场;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一个存栏种母猪3600头、年出栏肉猪超7万头的大型猪场。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2012年全市新增规模养猪场528个。

  据统计,贵港市从2011年开始,市、县(市、区)财政已连续3年,每年安排200—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菜篮子”工程肉类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每年均有4个以上的养殖场获得农业部“菜篮子”资金300多万元的扶持。

  自2013年5月“清洁养殖”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贵港全年共建立129个清洁养殖示范点,有72个养殖场进行了粪污处理设施改扩建,79个养殖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设施进行新、改扩建;建立起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凤凰种猪场、贵港市巨东种养有限公司养猪场、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千秋猪场、贵港市港北区港泰种猪场、贵港中旭生态环保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平南县金益生猪养殖场等一批“清洁养殖”示范样板。

  2013年11月,贵港市人民政府下发《进一步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农业设施(分为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优先考虑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使用期限不超过5年,使用期满后如要继续使用,需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畜禽养殖、规模化水产养殖,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的3-7%之间,并限定最大使用面积;设施农用地从申报到获批要经6道程序,上交用地选址申请书等10类材料,经营者要按照有关规定、协议约定使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超过用地标准,并履行土地复垦和补充耕地义务。

  据当地养殖人士介绍,贵港被国土部门点名批评养殖业占用地过多,一部分猪场被指占用基本农田,一批大型猪场已有部分拆除。近来养殖用地审批有严格化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