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携带者和传染源,该病以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猪伪狂犬病在猪的传染病中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有效的疫苗和诊断手段的配合下,欧美许多国家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净化了该病,猪伪狂犬病也变成了可以净化的疾病的代名词。在我国,许多养猪企业也曾满怀信心将猪伪狂犬的净化列入了短期目标,并实现了多年的阴性。但是,自2011年来,猪伪狂犬病卷土重来!老病新发,风云再起!
近五成规模猪场感染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16个省市中2689家规模化猪场送检的临床病料9000余份,有46%的规模化猪场为伪狂犬野毒感染场,部分种猪场群阳性率可达到70%以上(图1)。同时国内多家科研单位调查发现,在免疫猪群中检测到了伪狂犬野毒,伪狂犬病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势令养殖户不断蒙受损失。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对全国送检样品检测结果显示:
2011年10月豫北、河北、山东等养殖密度较大的黄河以北区域首先暴发;
2012年3月江苏、安徽、上海暴发;
2012年5月华东、华北、华中暴发;
2012年11月广东、广西暴发;
2013年4月我国中东部多个省份均暴发了大面积的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卷土重来!!!
非典型性症状层出不穷
1、妊娠中后期母猪已发生流产风暴,临床表现为:整窝流产、死胎,窝平均有2~5头白胎;
2、5~15日龄哺乳仔猪出现口吐白沫、四肢划水、角弓反张、神经症状和呼吸困难等,24~36小时左右即衰竭而亡,死亡率可达100%;
3、70~90日龄育肥猪出现发热和莫名呼吸道症状;
4、伪狂犬流行区域内狗、猫感染伪狂犬病毒后临床表现为流涎、死亡;
5、剖解发病哺乳仔猪可见扁桃体溃疡、脑膜充血、肝脏密布白色结节、脾脏淤血、脾表面密布白色坏死灶、肾脏针尖样点状出血。
病毒变异导致免疫失败
1、猪伪狂犬病毒一旦感染,终生带毒
(1)一旦感染,终身带毒:如果野毒已潜伏感染在三叉神经节、嗅球等器官,疫苗无法与受体靶位结合,也清除不了野毒;
(2)伪狂犬病毒或疫苗产生的抗体,无法完全中和野毒;这也是很多猪场gB-ELISA抗体很高,但gE-ELISA检出阳性率也很高,同时病原PCR检测依然为阳性的原因之一;
(3)伪狂犬病毒既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又可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且以细胞免疫为主,而目前临床上只有评估体液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国内外尚没有建立、推广检测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不能正确评估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水平。
2、当前流行猪伪狂犬野毒的分子特性
2011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共分离出8株猪伪狂犬最新流行野毒。经过基因测序,该中心分离的猪伪狂犬最新流行野毒HNBA、HNXX等毒株的TK、gB、gC和gE基因与经典的伪狂犬病病毒毒株相比,发生了多个碱基的标志性突变和连续性缺失,这些突变和缺失有可能会导致流行性毒株的毒力或抗原性改变,这或许是目前猪伪狂犬病再度流行的原因,但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3、血清抗体不能完全中和当前猪伪狂犬新流行毒株
伪狂犬病毒不同于猪瘟等病毒,感染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的血清抗体中既有感染抗体又有中和抗体,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是中和抗体,但是伪狂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即使机体含有中和抗体,也不能完全阻止和清除野毒入侵和感染(摘自《猪病学》第九版)”这一特性。同时血清抗体可以通过ELISA等检测手段量化,但细胞免疫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和量化手段,血清抗体检测对于细胞免疫是不适用的,因为对抗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是以T细胞为主产生的,这部分免疫反应通过抗体检测是无法获知的,业内现有的科学水平难以对细胞免疫做出量化评估。
总之,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疱疹病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细胞免疫更为重要,体液免疫产生的血清抗体不能完全中和猪伪狂犬病毒,所以针对目前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一方面是保持常规疫苗免疫,另一方面则应将重点放在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上。
疫苗需与流行株匹配
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当前猪伪狂犬病的首要措施,所以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及合理的免疫程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疫苗免疫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1、需关注疫苗与流行毒株的同源性
传统的伪狂犬活疫苗毒株来源于牛体内分离,分子遗传关系分析证实:最新流行的伪狂犬HNBA毒株属亚洲流行毒株,与我国伪狂犬基因工程疫苗(HB-98株,亲本株来源于猪体内分离)的外膜蛋白同源性为99%,与以Bartha株为代表的欧美毒株的同源性为93%~95%。
2、应提升细胞免疫水平
因血清抗体不能完全中和当前猪伪狂犬新流行毒株,应努力提升猪体的细胞免疫水平。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HB-98株)将gG定向缺失,消除了gG蛋白与机体本身的趋化因子和VP22蛋白结合的可能,游离的趋化因子和VP22蛋白能迅速刺激淋巴细胞向病灶部位移动,提高了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强度,使机体快速产生高水平的α和β两种干扰素。
3、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
猪场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采用足够的免疫次数及剂量,使群体的抗体水平稳定在保护水平之上。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仔猪于0~3日龄滴鼻免疫,35~40日龄颈部肌肉注射一次,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后备猪于配种前8周和配种前4周各免疫一次;种猪一年普免3~4次。对于正在发病或受疫病威胁感染压力较大的猪群,可考虑紧急免疫接种或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华南区大区技术总监 吴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