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纲要发出猪鸡生产转型信号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 关键字:食物营养纲要,猪鸡生产转型
  • 发布时间:2014-03-11 14:03

  “健康饮食一年需吃肉29公斤,水果120斤。”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下称纲要),明确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要求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提高牛肉、羊肉供给比重,大力扶持奶类和大豆食品。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猪肉和鸡肉的产量有了巨大增长,已经到了想吃就有得吃的时代,水果则依然缺乏。健康饮食的观念已经影响了消费习惯,这是对传统生猪、家禽产业发出供需已经平衡,需要转型的信号。

  纲要列出新版“健康食谱”,建议到2020年中国人全年食物消费量控制在推荐水平,其中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购买猪、牛、羊和禽肉达到35.7公斤,不包括在外下馆子等消费的肉类;农村居民猪牛羊肉的消费量为16.4公斤,肉禽及其制品的消费量23.5公斤。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全年肉类产量8373万吨,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了59.8公斤。

  记者查阅广东省2013年统计年鉴发现,2012年广东城镇居民单购买猪肉就达31.51公斤,农村居民购买肉类的量也达到30.82公斤,不包括禽肉等其它肉类,其购买量均已经超过29公斤的健康标准。但是奶类、水果等购买量远达不到推荐的健康标准,畜牧产品生产结构亟需转型。

  一位广东省畜牧系统官员认为,这与广东多年来形成的畜牧产业结构不无关系。“长期以来重视优势畜牧产业猪和鸡,忽略了牛羊饲养,导致其比例和产量非常低。”

  不过这一情况可能发生改变,上述人士透露,随着耗粮型畜牧业猪鸡产业造成的农业污染突出,广东已经将奶产量纳入畜产品结构调整范围,牛羊和奶等节粮型畜牧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年购买鲜奶7.33公斤。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汪翔认为,这几年广东奶牛数量一直稳定在6万头左右,虽然单产从4.6吨左右提高到现在的5吨/头,但是广东的城镇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人均鲜奶消费量远不如北方城市,且鲜奶消费者多是住家老人和小孩。汪翔表示,广东城市化走在前列,白领多是匆匆去上班,“屋顶包”的常温奶或者低温奶更方便,这应该是广东奶企的发展方向。

  纲要还提出扶持奶源基地的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

  中央利好政策提出,是否会提振广东奶业发展?汪翔表示不太乐观。“奶业界比较迫切的期望,即奶牛死亡保险补贴一直都未被提上日程。即使中央出台什么扶持政策,作为东部省份的广东很多情况还须自行解决政策配套资金。相反在广西,农业项目占GDP的比重较大,且可以获得较多的中央补贴,当地政府也更欢迎广东奶企前往投资”。

  ■链接

  吃多少肉才科学?

  “到2020年全国人均消费肉类29公斤,换算下来每天人均肉类消费为79.45克,已略超2008年1月15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对于畜禽肉类的每天人均推荐量50—75克的上限。”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东博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人均每年的肉类消费量约为《纲要》推荐目标值的一倍。畜禽肉类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除了满足蛋白质的需求外,畜禽肉类摄入过多,再加上不注意运动,会导致人体因脂肪摄入超标,容易被肥胖、慢性病盯上。

  热衷于煎炒烹炸食品的中餐“嗜”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食用油人均每天摄入量达44克,远高于营养学会推荐的25—30克的摄入量。

  动物性食物在城市中吃的越来越多。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教授列举的数据佐证了李东的观点:从1989年—2009年的二十年间,城市居民畜禽肉类动物性食物(以猪肉为主)摄入量从人均80克/天增至140克/天,“这相对于我们提倡的人均75克/天的摄入量明显超标。”翟凤英说,除了猪牛羊为主的动物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还建议人体每天摄入75—100克左右的鱼虾类。

  那么,在推荐值范围内如何吃肉才更科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冯晓霞表示,健康吃肉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鲜肉少吃腊肉,多吃瘦肉少吃肥肉,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相比于亚硝酸盐较高的腊肉,人们最好多吃鲜肉。在肥肉、瘦肉等量的情况下尽量吃瘦肉。肥肉的成分主要是脂肪,血脂高者一定要避免多食;瘦肉的成分则主要是蛋白质及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农财宝典》记者 江永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