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防控要有净化的决心

  猪伪狂犬病“卷土重来”,“再燃战火”。自2010年底从北方开始不断向南方蔓延,猪群gE抗体阳转率和发病率不断提高,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成为当今猪场疫病防控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阳性率攀升至46%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张文波教授与江西金牧动保公司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19808份血清样品,采用PRV-gE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从2010年的10.06%上升到2013年的46.57%。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有16个省市2689家规模化猪场送检的临床病料9000余份,有46%的规模化猪场为野毒感染场。部分种猪场种猪群猪伪狂犬野毒阳性率可达70%以上。

  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发现猪伪狂犬病毒发生了变异,但毒力是否返强尚待动物实验验证。

  二、返饲免疫不当是主因

  猪伪狂犬病蔓延,病势日益严峻的成因多种多样,概括来说主要有:

  (一)返饲不科学。近几年来,为控制病毒性腹泻,很多猪场不得不采用返饲措施,可能将腹泻粪便中或仔猪肠道中的伪狂犬病野毒随着返饲在猪群扩散,导致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有的猪场使用自家组织灭活物,不仅给仔猪“免疫”注射,还给种猪群“免疫”注射,可能将未灭活彻底的猪伪狂犬病野毒随着“免疫”注射进行传播,或是自家组织灭活物存在已灭活的猪伪狂犬病毒,导致“免疫”注射过自家组织灭活物的猪群野毒抗体检测呈阳性,但不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二)种公猪带毒。引种时,将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猪尤其是公猪引入,配种时通过精液的传播导致猪群伪狂犬病毒扩散。

  (三)免疫不合理。有的猪场,使用油佐剂的伪狂犬疫苗或使用TK基因缺失疫苗实施滴鼻免疫,有的猪场在仔猪母源抗体依然较高时,甚至在哺乳期就实施猪伪狂犬病疫苗的肌注免疫,导致免疫失败影响伪狂犬病的防控。有些猪场在并没有完全达到伪狂犬病阴性,只是抽检阴性时,就放弃疫苗免疫,或只是免疫种猪群,且免疫次数减少(2次/年,普免),致使已经存在的病毒不断抬头,最后导致发病。

  (四)缺乏免疫-检测-淘汰机制。有些猪场带毒率在5%以下或gE抗体阳性率5%以下,因为这些阳性猪没有临床表现且生产成绩还不错,饲养管理者不忍心淘汰它们而继续在猪场内留用生产,再加上疫苗免疫力度降低,留下了“星星之火”,久而久之,出现“燎原之势”。

  (五)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以及霉菌毒素等产生的免疫抑制在猪群广泛存在,势必降低猪群免疫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而猪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营养、免疫、生物安全措施依然如故,在明知其它地区出现猪伪狂犬病疫情的情况下,仍掉以轻心,不加强提升猪群机体抵抗力的措施,尤其是针对性强的特异性免疫措施。

  三、特性化免疫寻求净化

  尽管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高,不少猪场因控制得当,猪群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未对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猪场,尤其是疾病控制体系完善的养猪集团,依然保持了种猪群的伪狂犬病阴性。

  (一)发病猪群的控制

  根据疾病在猪场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予以确诊。确诊后,针对猪场不同的流行情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母猪群出现繁殖障碍,建议应用基因缺失猪伪狂犬病病毒活疫苗全群肌肉注射1头份(建议用勃林格猪伪狂犬病活疫苗,下同),隔3-4周再加强免疫一次后,每三个月普免一次。同时,注意淘汰阳性公猪。不管此时产房内仔猪或保育猪有无临床症状,新生仔猪出生后3日内,一定滴鼻免疫。

  哺乳仔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场,不管母猪群是否有临床症状,均采取活疫苗普免,同时所有3日龄内仔猪滴鼻免疫1头份(每个鼻孔1ml,喷洒式滴鼻);窝内有神经症状猪出现的,对其它未出现症状的同窝猪肌肉注射作紧急免疫接种,3-4周后再次注射,3个月后注射一次,可安全出栏。

  一个月以后,所有母猪都免疫两次,她们所生仔猪3日龄前滴鼻免疫,然后根据下游猪群gE阳转时间,或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确定滴鼻免疫后的首次肌肉注射免疫时间。如猪群在12周龄出现因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困难,为了预防下一批猪出现同样问题,可免疫8-9周龄的猪群。同时,要注意不同批次猪群不要混群。

  仅保育后期猪群、或生长育肥猪群出现临床症状,母猪群阳性率没有明显增加时,对同一阶段猪群中未表现临床症状的猪实施疫苗紧急接种,同时对上游猪群在适当日龄肌注免疫1次,或肌注免疫2次。此时,注意绝对做到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管理,坚决淘汰“掉队猪”,不留后患。

  (二)重视预防

  第一,毫不手软地一次性淘汰所有带毒或gE阳性种公猪。第二,不用带毒或尽量不用gE阳性后备母猪。第三,实施正确的免疫方案。

  在周边有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而目前猪场是无临床症状的gE阳性场,应当做到:种猪群,普免,肌肉注射4次/年,或跟胎免疫,2次/胎;仔猪群,3日龄内滴鼻免疫,8-10周龄肌肉注射;种猪场,间隔3个月,再次肌注免疫。

  若猪场是伪狂犬病野毒阴性场,种猪群普免3次/年,1头份/次/头;小猪8~10周龄肌注1次,1头份/头;3个月后再次肌注免疫;若是引进后备种猪,配种前要完成2次免疫,间隔3-4周。

  第四、要具有免疫-检测-监测-淘汰机制。合理免疫,定期检测,做到正确监测,不断淘汰患病猪、隐性带毒猪。公猪群全群/母猪群抽样,每年至少采血检测2次,一般4、9月份各检测一次,检测gB与gE抗体,密切关注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和野毒的感染状况。所有的公猪包括引进的后备公猪必须确保伪狂犬病野毒阴性。

  第五,要有将猪伪狂犬病病毒净化的决心和意志,确立净化方案,努力朝着净化的目标奋进。

  1.不允许外面的病毒入场。一方面,加强引种管理,从伪狂犬病野毒阴性猪场引种。另一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控制鼠害、禁止在猪场内散养狗猫等动物,控制人员出入。

  2.减少或杜绝病毒在猪场内散播。搞好免疫,以免疫抗体的高压态势压制病毒;不提倡使用返饲措施和使用自家组织灭活物,不得不使用时,要确保返饲物或自家组织灭活物不带伪狂犬病野毒,在应用返饲前,3-4周前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返饲后6周左右,再次免疫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尽量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以防诱导潜伏感染的带毒猪体内病毒的激活与排毒;同时,要做到分批饲养,全进全出,不交叉混养。

  第六,加强疫苗免疫的协同作用,避免“木桶短板效应”出现。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控制不理想的话,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在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时候,不要忽略其它病毒性疾病、猪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控制。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朱连德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林亦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