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是植物线虫重灾区,却是防治薄弱区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线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3:14
2014年第4期《农财宝典·农场版》对我国华南地区线虫危害情况、危害作物、防治办法进行大调查,在业界引发了一场狙击线虫的大讨论,让线虫这个隐形杀手浮上土面。我国华南地区是植物线虫的重灾区,却是线虫防治的薄弱区。线虫为害的通常是作物根系,对线虫防治的忽视将直接造成农业减产。
线虫是一类非常隐蔽的敌人,除根结线虫等少数线虫外,一般不会引发明显的、易识别的症状。线虫为害后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小、叶黄化、扭曲、枯死等症状,很容易和生长障碍、肥害药害或者其它病害混淆,这也是大家对植物线虫病认识不足,防治不够的原因之一。
线虫本身有很多种类,为害的作物也非常广泛,根据我们团队在广州地区的研究检测,几乎每种常见的作物都检出了相应的寄生线虫,此外还有花卉、树木等领域。从具体作物来说,华南地区的香蕉、瓜菜、果树都应该重视和警惕线虫病,因为它伤及的是作物根部,直接影响作物对水分和肥料的吸收,线虫生活在土壤的特性也让防治难度非常大,是重要的土传病害,防治效果不如叶面病害那么理想。
从当前的情况看,防治线虫病最大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于意识。如果因为症状的混淆没有准确判断出是线虫为害,或者因为不了解而对线虫防治不够重视,那就白白蒙受损失了。我在基层看到的情况是,很多农民把作物的线虫病归因为品种不好、水肥不够、气候异常或者其它病害,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每一造都会减产,令人十分痛心。
线虫的防治难度很大,这是由线虫本身的生理特点和它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现在国际上还没有哪种单一方法可以完全独立应对线虫,我们推荐生态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办法。
生态防治是国际普遍采用的线虫防治基本办法,主要是控制虫口密度。其中,水旱轮作的效果相对较好,因为线虫绝大部分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好氧生物,经过半个月以上的水浸,大多数线虫因氧气不足而死亡了。当然,排水后线虫卵还会继续孵化,但土壤中线虫密度会降低很多,而且会和作物新根生长期错开。作物轮作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线虫偏好寄生不同作物的特点,通过轮作控制线虫的食物来源,从而达到饿死线虫,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科的作物,某一类线虫会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这也是一种“连作障碍”。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水旱轮作还是作物轮作,都不能期望一劳永逸。
在药物防治线虫方面,目前市面上可以用来防治线虫的药物种类不多,甚至可以说比较少,而且都是广谱杀线剂,还无法做到针对不同类型线虫使用不同药剂,对于药物防治线虫来说,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比用什么药更加关键。
从使用成本来说,由于土壤处理用药量大,杀线剂每亩使用成本比一般药物会高一些,在北方部分地区用药水平达到每亩500元以上,但是在华南地区用药水平较低,根据作物种类和线虫爆发情况,一般维持在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
廖金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