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华李:因翁源三华村而得名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华李,翁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4:55
三华李档案
三华李,别名大蜜李、鸡麻李,因发源地广东翁源县三华镇(今属龙仙镇)得名。翁源三华李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其栽培种植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有近五百年历史。1986年,三华李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2004年,翁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选为“中国三华李之乡”。
翁源县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全县三华李种植面积达2.8万多亩,挂果2.3万多亩,产量23000多吨,总产值达4.14亿元,是翁源农业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翁源县的龙仙镇、江尾镇、坝仔镇,三镇是三华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唯一地区。
目前,翁源三华李品种主要有鸡麻李、大蜜李、小蜜李,每年初春开花挂果,夏至前后成熟。三华李果大、肉厚、无渣、核小、爽脆清甜、且有蜜味,享誉海内外,销售供不应求。
清朝诗人林耀东有诗云:“圆匀颗颗似明珠,贮向晶盘映玉壶。多少奇珍谁比美,三华佳果世间无”,高度赞美了三华李的优良品质。
正如诗中所描述,似明珠般的三华李,清甜爽脆,当世无双。一颗小小的三华李,一段段古韵传奇当地人致富发家的法宝。
全县最赚钱水果
关于三华李名字的由来,有一段传说。据传晚唐诗人邵谒于翁江边潜心苦读,有一天附近九仙嶂的仙翁云游到此地,见邵谒神情疲困仍手不释卷。仙翁感动至极,便赠送青果一只。邵谒吃完青果,顿觉困意全消,神清气爽。他捡起果核,栽种于江边的鸭麻湖。后来,这种青果因为“三华”地名,被称“三华李”。
美丽传说已无从考究,如今,三华李确已成为当地村民过上甜蜜生活的福果。一幢幢两层高的小洋楼,村里越来越多的小汽车,三华李让不少人致了富。
记者来到三华街赖锦源的家里,作为翁源县锦源三华李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说起三华李,他像是吃了一口脆甜的三华李,嘴里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地区,翁源原产地的三华李具有外青内红、更加脆甜的特点,不出家门,就会被抢售一空,且售价不错,今年平均价8~9元/斤,是当地种植效益最好的水果。“我的40亩三华李,亩产3000多斤,今年净利润有60多万元。”
据了解,当地三华李不用拉出去卖,也无需客商来收购,几乎都是游客驾车亲自来翁源买。每年端午节前后,三华李开始上市,珠三角等地的客人或者北上江西、湖南的路客会直接下到果园购果。江尾镇三华李种植户王老板告诉记者,今年3万多斤的三华李,不到一周就被上门的游客抢完,价格能卖到10元/斤,更靓的果能卖到12~15元/斤。
对于三华李的行情,赖锦源直言,这几年行情大好,价格都能维持在7~10元/斤。不过,相比去年,今年的价格每斤低了1~2元,原因是今年较去年增产了近一半。
二十载造三华李之乡
翁源三华李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规模近3万亩。翁源县农业局副局长曾国林介绍,80年代时,三华李仅在三华村一带有种植,面积为几千亩。1986年,在广东省举办的全省水果品质评比会中,翁源县送评三华村的三华李,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从此,翁源三华李开始在水果市场走红。
90年代时,当地三华李种植已有一定规模,但价格行情并不是太突出,只有几块钱一斤,农户种植比较谨慎。1996年,赖锦源种植了10亩左右三华李,但当时并不知道行情,包给了朋友搭理。不料2001年,三华李丰产时,价格竟卖到了15元/斤。翌年,他当即收回了果园。2002、2003年,10亩三华李给他带来了几十万元的纯收入。“当时觉得,以后什么都不干了,就想种三华李。”
2003~2005年,翁源县农业局每年拿出60万元扶持农户种三华李。几年后,三华镇(现属龙仙镇)、坝仔镇、江尾镇都开始发展种植三华李,总种植面积突破了2万多亩。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加上其入口无涩蜜味、爽脆清甜的口感,三华李赢得了不少赞誉,“名优品种”、“夏季果王”等称号让其备受欢迎。2004年,翁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选为“中国三华李之乡”;2005年,“翁源三华李”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2009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2010年,翁源三华李获韶关首个水果出境认证走出国门。
这几年,全县几乎可以利用的土地、荒山都被开发种上了三华李。翁源县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全县目前三华李种植面积2.8万亩,挂果2.3万亩,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生产布局,以龙仙镇、江尾镇、坝仔镇为主的三华李产业带,走上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水果产业道路。
与此同时,根据游客自主上门购果的情况,翁源县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果园蓬勃兴起,现已经形成三华、冲下成片的三华李果园长廊,并吸引港商投资建起了1500亩的金利达公司观光园。
裂果难防是减产最大原因
任何作物的种植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高收入总会伴随高风险,经济效益高的三华李同样如此。
赖锦源告诉记者,三华李最怕的就是台风和雨水。据他介绍,去年4~6月的几个台风,打掉了不少果子,导致去年产量仅为正常一半。此外,由于三华李果很清脆,雨水过多都导致其裂果。大概是2004年,5~6月份雨水过多,他的果园裂果、落果严重,商品果仅剩2~3成,那一年就没赚到什么钱。
种植三华李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没有毁灭性的病害,一般农户只要勤加管理,适时修剪、做好水肥管理、防治好常见病虫害,都可以种好。赖锦源告诉记者,种三华李应注意在夏季摘果后或者冬季做好枝条修剪,按照果树的各个时期,施好冬肥、催化肥、壮果肥,多施粪肥或者花生麸等有机肥,做好保花保果。防治常见的流胶病、炭疽病、蚜虫、李尺蠖、天牛、吉丁虫等病虫害。目前,一般亩栽植25~30棵树,亩产3000~3500斤,每亩农药、肥料成本投入在3000元左右,亩纯利润接近2万元。
赖锦源告诉记者,近几年,三华李行情好,农户基本上稳赚。虽然,目前三华李供不应求,但为了取得稳定的价格行情,抢占大型超市等高端市场,2012年,赖锦源组织当地果农成立了三华李专业合作社,现在会员106户,三华李总面积1000多亩,为翁源县最大的三华李合作社。
成为合作社理事长后,赖锦源对三华李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想法。他告诉记者,现在种植三华李的地区越来越多,要想抢占高端市场,让翁源三华李获得更多的认可,一定要创建好自己的品牌。去年,他申请创建了“锦源”牌三华李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