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产业发展节节高

  果蔗档案

  翁源县黑皮果蔗距今已有100多年种植历史,规模化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发展,果蔗已经成为翁源县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013年,全县果蔗种植面积5万多亩,平均亩产8吨以上,总产量超过40万吨,产值4.4亿元。全县各镇皆有果蔗种植,目前主要以大灰品种为主,节长茎粗,节节均匀,长2.5-2.8米,重5-8斤。近几年,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全县果蔗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9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坝仔镇梅村的一片果蔗田里,果蔗长势喜人。2009年,该村成立了翁源县节节高果蔗专业合作社,刘永成任理事长。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县的果蔗龙头合作社,有会员100多名,果蔗种植面积800多亩。

  刘永成介绍,国庆后是果蔗上市的时候,来自东北、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收购商会拉果蔗。届时,每天会有100多辆载重达60~70吨的货车进出翁源收果蔗。

  每亩利润超过5000元

  刘永成介绍,这两年蔗价不错,去年平均价格0.7~0.8元/斤,亩产8~10吨。除开近6000元的亩成本(包括人工、种苗、农药、肥料),每亩利润为5000~6000元。因近两年果蔗销路和价格都不错,客商需要提前交预订。目前,村里的果蔗基本已经被订完。翁源果蔗也曾经历过一段低谷。

  2011~2012,是果蔗行情低迷的两年,蔗价低至0.1元/斤仍无人问津,很多农户直到现在都不敢再种。十几年前,祖籍安徽阜阳的王克金到坝仔镇种果蔗,同时做果蔗代购商。2010年底,他投了100万种果蔗,结果赶上2011年的果蔗大滞销。尽管价钱低到0.1~0.2元/斤,但仍不见收购商,很多客商连订金都不要了。“当时,果蔗在地里,没人收,很多农户坐在地里哭。”王克金回忆道。

  翁源县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果蔗种植面积2.5万亩,2010年飙升至6.8万亩,2011年则剧降至2.5亩。经历了低迷风波,伴随近两年的蔗价回暖,收购价又恢复到了0.7~0.8元/斤。2013年,全县果蔗种植面积增长到了5万多亩。

  成立合作社力量大

  随着果蔗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种出品质好、外观靓、赢得挑剔客商青睐的果蔗,以提高产量、保证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为宗旨的果蔗合作社应运而生。作为全县最大果蔗合作社的领军者,刘永成认为合作社给蔗农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集思广益的平台。

  刘永成说,果蔗的植保管理技术很重要,尤其是施肥技术和打药方法。他介绍,果蔗复合肥用量较大,一亩地要700~800斤。此外,多施用农家粪肥或有机肥可增加果蔗的甜度,口感会更好。病虫害则以赤霉病、蓟马、螨类、棉蚜、蔗螟、金龟子为主,药物控制要及时,并不同药剂轮换使用,避免出现抗药性。在果蔗生长中,还要巧妙喷施920,控制果蔗的粗细和高度,才能种出茎粗节长、节节均匀的靓蔗。

  刘永成介绍,在果蔗的生长阶段,合作社每隔3~4天就会召开技术培训会,社会分享好的种蔗方法,探讨种蔗风险。他建议,种蔗需要与蔬菜轮作种植。一方面排除跟风种植的陋习,另一方面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目前,合作社成员基本可以做到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种苗统一采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