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你打算怎样回答网友对贵司粮油的质疑

  一夜间,电视、报纸、车站、地铁站……齐刷刷都是恒大粮油。近些年,许先生产业动作跨度之大令人目瞪口呆:从房地产插足足球,让中国联赛变得星光熠熠,更令恒大队问鼎亚洲之巅;之后又登上长白山取水;如今又踏入大兴安岭关心起国人的口粮问题。

  而节奏太快引来行内人士的诸多质疑。产品卖得贵不是问题,大中国再奢侈的东西都有人愿意买单,关键是货要对板。

  一个恒大球迷给许家印先生的公开信——

  四问恒大粮油

  尊敬的许家印先生:

  您好!

  我是一家涉农媒体专注种植产业报道的记者,同时也是一名恒大球迷,日前看到铺天盖地的恒大进军农业的消息,想与您公开商榷一下恒大粮油业务在生产和营销中的几点疑问。

  恒大集团多元化业务在足球和饮用水两个领域的开创性成果和发展速度人所共见。此番转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营销,希望能够促进包括粮油在内的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持续提供品质放心、价格合理的粮油产品。

  不过,仔细看过恒大粮油的户外广告和官方网站的宣传资料后,我发现恒大粮油对生产环节的描述存在虚假、夸大的嫌疑,需引起警惕。同时,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进行“恐惧营销”,承诺很美,现实却值得推敲。

  疑问一:种植基地面积是真的吗?

  恒大粮油官方网站在产品介绍页面总结的恒大粮油四大竞争力写到“我们拥有1600万亩原生态种植的生产基地”。大家都知道,东北黑土地幅员辽阔,恒大集团财力雄厚,不过“拥有1600万亩种植基地”是什么概念呢?

  黑龙江省目前的耕地面积是1.78亿亩,内蒙古为1.38亿亩,恒大粮油所在的大兴安岭生态圈有0.7亿亩耕地,简单算一下比例,恒大相当于流转集中了两个省5%的耕地,承包了大兴安岭生态圈23%的耕地?

  在恒大发布的新闻通稿和其它宣传品中,反复提到恒大建设和并购了22个生产基地,很奇怪的是,这些生产基地没一个公布详细的地址和面积,只是反复强调基地所在区域森林、耕地、水域的总面积。如果我去选购恒大的商品房,我当然也很关心小区的绿化环境,但更关心的是这套房子面积多大、户型如何。将来我去恒大粮油买米,当然也很关心水稻种植区的周边环境,但更关心种植水稻的这片基地是什么情况。不知恒大能否满足消费者的这点好奇心?

  疑问二:全程管控是真的吗?

  我们来讲讲粮油企业的运营规律。恒大粮油官方网站介绍:“恒大粮油所有产品确保从选种、种植、培护、收割、收购、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流程由恒大管控。”不知道恒大粮油声称的全程管控到底是管到什么程度,但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恒大在所有这些环节持股、控股,恒大参与这些环节的运营并进行监督管理。

  既然恒大没有公开这些生产基地的情况,那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恒大粮油的基地并没有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集中起来,水稻、大豆还是主要依靠当地农民和小企业来种植,再由恒大统一收购,这是符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普遍现实的。如果种植过程是由农民和小企业来执行,要实现全程管控,真担心恒大刚刚才开始招聘,据说明年才能到位的1800名员工能不能忙得过来。对了,如果现在才开始招人的话,恒大首批推向市场的粮油产品不知道是由谁来全程管控的呢?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规模化粮油企业可以绕开“收购-加工-贴牌”的道路,恒大作为收购方,可以向农民提出种植的技术标准,并在过程中监督标准的落实,但太多的实践已经证明,“公司+农户”的模式肯定是无法实现100%过程管控的。恒大粮油自营的生产基地到底有多少亩?恒大粮油的稻谷、大豆有多大比例是从农民手里收购的?

  其实,按优质标准收购粮油再卖给消费者,能做多少说多少就好。言过其实对恒大没有好处,对消费者更是如此。

  疑问三:有机大米是真的吗?

  恒大最受关注的产品,肯定是有机大米、有机杂粮。深谙商道的许先生当然知道“有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家也都见识了有机大米的土豪级定价。不过,恒大所销售的有机大米真的是严格按照GB/T19630标准种植的吗?确定在种植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

  可以肯定,恒大销售的有机大米是由经过有机认证的企业提供的,做到这点并不难,很多持证企业愿意成为恒大的贴牌生产商。但是种植业专家都知道,从实践来说,要在粮油作物的规模化种植中完全杜绝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目前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更具体一些,规模化水稻种植基地不用除草剂能做到吗?不通过化肥补充氮磷钾,黑龙江的水稻能有几条有效分蘖?许先生当然不需要懂得这些技术细节,但还是建议您去简单核实一下。

  事实上,当前中国大米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由环境污染引发的重金属超标问题,由种植水平低下引发的农残超标问题,以及加工储藏环节存在的打蜡、黄曲霉素问题。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对恒大来说并不难,挑选污染较少的种植基地,按照安全间隔期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把控加工储藏环节,放心米自然就生产出来了。安全的粮油生产关键不在是否有机,而是能否真正落实现有基本行业标准。

  对于一家有着远大产业抱负的粮油企业来说,有机认证是企业发展的积极驱动力吗?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是国际四大粮油巨头,他们之中没有一家是靠有机产品发展壮大的。在规模化生产中执行不了有机标准,这是业内的常识。

  我不敢说恒大现在销售的有机大米一定有假,但恒大要坚持做有机大米,相信会有很多记者有兴趣前往调查,我会争取拔得头筹。

  疑问四:恐惧营销价值何在?

  恒大介入粮油产业链对业界和消费者都是好事。中国农产品生产水平相比国际还有很大的差距,有雄厚资本和先进理念的企业介入农业,尤其是生产环节,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也正因为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巨大差异和农业本身的复杂性,跨界投资农业遇到的困难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多。

  从短期来说,恒大粮油当然可以依靠公众对转基因的未知与恐惧打造品牌区分度,进而抢占市场份额,但无论如何困难,恐惧营销都不应该作为一个志向远大企业的破局战略。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企业都是靠为社会、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才得以长盛不衰。为反转基因而存在,是能够支撑恒大粮油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发展的内在价值吗?

  未来农业有两大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阶段是通过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全面改造农作物,以此应对地球越来越少的耕地和越来越多的人口;第二阶段是通过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最终将农业从耕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虽然不能预见这些会在哪一年成为现实,但我坚信一定会发生。恐惧营销终究是一时之计,顺应大势才是恒大之路。

  恒大粮油的决心殊为可贵,我这封公开信缘于寄望之深,难免苛责之切。坦诚地讲,恒大粮油在业界已经算是有节操的企业了,上述问题并非恒大独有。但我想,许先生和我一样,对恒大农业的期许绝不止步于此。

  耕者经天,耘者纬地,愿恒大领跑农业,造福世界。

  广州恒大球迷 项栋梁

  2014年9月4日

  (注:作者系南方农村报记者)

  与恒大共荒唐

  现在全国任何一个大米销售商都可以在他们出售的大米包装袋上贴上非转基因大米的标识。

  因为中国没有转基因大米商业化种植,湖北省总共才查出10亩地是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而湖北的水稻栽种总面积是3750万亩左右,即在湖北被查出的转基因水稻比率只有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所以,每一个水稻销售商都可以跟恒大一样在自己的包装上贴非转基因大米的标签,跟恒大竞争。而且即使检测出有BT蛋白,那也是农业部的事(农业部已经说过中国没有转基因大米被批准种植),跟你大米销售商没关系。

  至于非转基因大豆油,那就更简单了,商家完全可以在所有大豆油桶上贴上“非转基因”字样,然后高价贩卖。因为不管是转基因的大豆油或者是非转基因的大豆油,从中都检测不到抗除草剂基因。

  但作为消费者,还是要考虑怎样防止恒大在所谓的非转基因大豆油中混杂转基因大豆有进去。这需要要求恒大公布它的22个生产基地中有多少亩土地种非转基因大豆,然后根据出油率16%,算出他每年能生产出多少大豆油,如果它销售的大豆油数量超过他生产大豆油的数量,那么恒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肯定是参杂了转基因大豆油的。

  水稻专家 王大元

  恒大底牌曝光,中国粮油圈空欢喜一场

  恒大集团向市场推出了只有“土豪”才能消费得起的粮油产品:有机大豆油每斤239元,有机大米每斤63元。

  恒大也有“便宜”的产品:恒大绿色大豆油(菜籽油)每斤21元,恒大绿色大米13元/斤,这还是让屌丝望而却步的价格。看到这个价格,担心被抢饭碗的粮油企业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指望恒大在粮油界掀起一场革命的人,可能空欢喜一场。

  恒大没有进入粮油的大众市场,选择走高富帅路线,答哥的理解是恒大不是不想做大众市场,而是进入的门槛太高,退而求其次,先从小而专的有机、绿色粮油产品着手。

  中国有近14亿人,一人买一桶恒大的大豆油(5升装),不需要每斤239元,只要每斤5元(现在市场的平均水平),那也是700亿,许家印会没想到?

  因为现实总归是残酷的。粮油的大众市场留给恒大的机会不多,这个行业竞争惨烈,世界500强的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都得小心翼翼,一着不慎,就掉进亏损的陷阱里。

  难住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粮油是政策市场,行政部门对粮食的价格拥有难以想象的影响力,中国水稻、玉米、小麦由于国家连续提价托市收购,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一大截。粮油加工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产品还没有出厂,价格与国际市场比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另一个是国内粮油加工企业的附加值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竞争白热化。

  大多数的企业加工大豆,只有两种产品:豆油和豆粕。不管许家印如何宣传,不管是用玻璃瓶还是塑料瓶,有一个事实是一样的,有机大豆油和屌丝用的一般大豆油,营养成分相同,都是脂肪酸,吃了有机大豆油,不会多活500年,屌丝也不会因为用了一般大豆油少活5年或者50年。

  既然产品都差不多,又结合到中国的国情,不打价格战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丰益国际、中粮集团乃至整个中国粮油行业利润率越做越低的根源。

  网友 答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