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黏液变化探讨及其案例分析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鱼类黏液,蛋白,激素
  • 发布时间:2015-03-12 07:58

  鱼类黏液是其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黏液变化在预防和治疗鱼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鱼类的活力直接影响着用药的方向、药物类型和用量的选择。

  我们知道,鱼类脱黏、富黏都属于病态。最近在探讨一种通过修复黏液而达到治病的思路,笔者也有一些心得,观察到两种有趣的现象:急性病脱黏和慢性病富黏。在治病过程中,我们通过从常规的抗应激药来恢复鱼体正常活力着手,直到最后一步中的调水培菌,发现鱼类黏液发生以下一些变化:脱黏-富黏-正常的黏液,可见调水过程与粘液变化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鱼类黏液是其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判断黏液是否正常应该多碰鱼,凭借经验,从一个抚摸动作即可知道鱼是否正常,也可以判断调水药是否有效,因为黏液是鱼体状态的最直观表现。

  笔者认为,调水调的是鱼类黏液的多少及变化。平时选择的抗应激药多为一些多糖类、多肽类、多维等,无论在增氧、氧化吸附底质,还是在增加水体透明度、水体均匀度等方面都与黏液有直接关系。黏液所含的蛋白、激素和抗体都与这些调水药息息相关。

  鱼类黏液的变化在预防和治疗鱼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鱼类的活力直接影响我们用药的方向、药物类型和用量的选择。如果准确判断黏液变化的趋向,可降低我们的用药风险,提高用药效率。一般建议大家依次从侧线两侧、鳍条、背腹部、鳃盖表面进行抚摸,黏液均匀与否可直接判断出鱼类所处的状态。从黏液的颜色可判断黏液分泌的时间,认真观察即可发现黏液有这样一个变化:稀透明-稠透明-浑浊偏白色,从此可判断出黏液活性物质的氧化程度,从而推断鱼受到外部环境和病原损伤的严重程度。

  那么如何修复黏液?常规的抗应激或增氧药都可以给鱼体提供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当然也有更快的温性活血药,如姜液、内服温性活血中草药。此外,还有VC促进体内离子信号通道突发应激,通过调控渗透压来提高黏液分泌效率。下面从以下几个案例分析黏液变化过程。

  案例总结:

  在养殖日常管理中,许多养殖户多把注意力放在消毒、杀虫上,用药过于频繁且过量的烈性消毒药使得水体中藻类难以繁殖,表现为难肥水,秋冬季节水体清瘦,透明度过大,同时难控水,春夏水体黏稠,水体张力小。养户忽视了鱼体活力,尤其是缺乏了对黏液的观察,深冬初春季节水霉病、烂身病、寄生虫泛滥,与之有直接的关联,黏液系统被破坏后,鱼体血液循环紊乱,病原微生物入侵即导致一系列综合病爆发。巡塘过程中,建议多关注下风口水面是否有泡沫黏液层,特别是使用消毒剂后,如出现大量脱黏现象,应及时进行水体解毒处理。

  文/旺海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部 黄月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