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角村位于雷州市附城镇,是雷州半岛大塘养殖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养罗非最集中的区域。水产养殖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养殖水面约9000亩。土角村的塘口全部属于外海,水质较内海好,换水方便,但养殖风险比内海高。随着物价上涨和养殖水平的提升,土角村近几年的塘租也一直上涨。即使这样,仍然不缺养殖勇者继续开疆拓土扩大规模,劳期特就是其中的一员。
劳期特是土生土长的土角村民,16岁即开始从事水产养殖,从最初的20亩塘发展到如今的800亩,因养殖水面大、养殖水平高而在当地小有名气。劳期特最初养的是斑节对虾,一养就养了十年,这期间也尝试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在虾难养的情况下劳期特又开始涉足海水鱼黄鳍鲷的养殖,坚持了五六年之后果断开始了现在的养殖模式——罗非与虾混养,这也是目前雷州地区最主流的养殖模式。
一年两批
劳期特的养殖模式说起来很简单,鱼虾混养,一年两批。鱼虾都备有各自的标苗塘。土角村的生产节奏一般按照农历进行,主要是看潮水的涨退。从农历2月开始,土角村养殖户陆续开始买虾苗来标粗,规格达3000尾/斤,时间多为一个月,放养密度为1万尾/亩,一般80多天即可起捕。劳期特选择放养当地的土苗,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土苗便宜,一千多万尾虾苗只要三十几万。虽然土苗长速不如一代苗,但经验上土苗成活率一般不差,标粗的成数能达到八成,起塘的成数约为三成。
在罗非鱼苗种的选择方面,劳期特比较谨慎,因为每年的鱼苗款都要上百万。每年的4月和9月劳期特都会从海南购苗,买来的朝苗要标到15条/斤,成数约七八成,然后放进大塘,放养密度多为2000尾/亩。第一批鱼的养殖周期约为130天,高温期时有六七成过1斤就尽快卖鱼,防止发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批因为气温较低,养殖周期也相应拉长,农历八月十五之后放的苗要来年农历4月份起捕,一般看行情抓鱼。
鱼虾混养塘里会搭配一定的大头,可以调节水质,同时增加收益。池塘进水之后即可放十几条/斤的大头进去,密度为50尾/亩,4-5斤时起捕,一年卖一次。因为塘口面积较大,不便使用调水产品和药品,所以劳期特养鱼很少用药。平常养殖用的最多的是漂白粉,他习惯每年干一次塘,经常换水就相当于消毒了,平常可以多补充一些井水。
台风影响较大
因为单塘面积都超过40亩,所以劳期特平时都用泡沫船来喂料,一根竹竿控制船行的方向。当问及怎么控制喂料情况时,他讲道,“喂料的量全看鱼的状态,天气好的时候喂2餐,天气不好喂1餐或者不喂,只要有七成的鱼吃好就可以了。”
2014年因台风的影响,劳期特全年的料比偏高,达到1.2。而且台风让劳期特损失惨重,尤其是“海鸥”,800亩塘里的鱼虾全军覆没,塘基冲垮,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万,严重影响了后续的资金周转,他决定2015年缩小规模,只养500亩。
从16岁的血气方刚到如今的壮年稳重,劳期特的养殖之路已经走了二十多年,期间基本上没亏过。虽然台风吹倒了房屋冲垮了塘基,劳期特还是在第一时间恢复重建,“如果没有台风,2014年肯定能赚钱。”
文/本刊撰稿人 杨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