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大棚与温室鳖种培育对比试验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采光大棚,温室,培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2 08:36
近年来,温室甲鱼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浙江省正逐步采取措施,限制温室甲鱼养殖。如何引进或研发新的养殖方式以减少或杜绝甲鱼温室养殖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发展中华鳖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浙江某企业通过采光大棚和温室鳖种培育试验探索出一条新型养殖方式,可供读者参考。
近年来,温室甲鱼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浙江省正逐步采取措施,限制温室甲鱼养殖。如何引进或研发新的养殖方式以减少或杜绝甲鱼温室养殖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发展中华鳖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建成了16000㎡采光大棚,开展了采光大棚生态鳖种培育与密封黑暗温室鳖种培育养殖对比试验,采用太阳能及地源热泵(水空调)的节能加温方法,有效解决了温室甲鱼养殖培育燃煤等加温方式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1)试验组
位于公司基地采光大棚,80只池,单池面积200㎡,水深80cm。采用太阳能及地源热泵空调加温方式。采光大棚采用仿生态养殖培育思路设计构建,基础建设结构与原密封黑暗温室大体相同,顶棚采用三层尼龙薄膜覆盖,透明玻璃钢瓦结顶,阳光可以直射进大棚的每个角落。
(2)对照组
位于公司基地密封黑暗温室,40只池,单池面积50㎡。采用燃煤锅炉蒸汽加温方式。
2、放养
(1)放养前准备
放苗前10天对试验组各幢采光大棚进行清池,搭好料台板,进水至料台板没于水下2-3cm,用PVP-I制剂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消毒后开动曝气机,经过一昼夜曝气后,可准备放养。对照组进行同样处理。
(2)放养
7月下旬至8月初进行放养,试验组每池放养公司当年自繁育的中华鳖(日本品系)稚鳖苗(平均规格为4g/只)5000只,共计放养稚鳖苗40万只。对照组温室每池放养1250只,共计5万只。放养密度均为25只/平方米。放养时将经过点数及消毒的稚鳖苗带水贴池水面轻轻倾到于料台板上。
3、养殖管理
(1)投喂
稚鳖放养进大棚或温室一天后进行投喂。采用稚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两次,早上6-7时,下午5-6时。开始10-15天可适当搭配鲜鸡蛋或猪肝,搭配量5%左右,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2)水质管理
稚鳖放养半个月后,应对大棚或温室中各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养殖前期每隔15-20天,养殖后期每隔10天左右用30-50ppm的生石灰和3-5ppm的漂白粉交替进行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并改良水质。
(3)采光大棚温度的管理
采光大棚中温度的管理不同于温室,由于放养时间为夏季7-8月份,室外温度较高,整个大棚依照外塘精养培育管理即可,不用覆盖尼龙薄膜。
当到9月下旬,室外温度逐渐开始下降,此时可在采光大棚上覆盖一层尼龙薄膜。晴天太阳光猛烈,棚内温度过高时可适当掀开尼龙薄膜通风降温,到傍晚可将全部尼龙薄膜盖上保温,从而保证大棚中温度适宜。当10-11月份,若气温下降较快,可覆盖好二层或三层尼龙薄膜,薄膜用绳子固定或在顶层加盖好透明玻璃钢瓦。当12月份-次年2月份,若大棚中温度达不到养殖适宜温度,可开动地源热泵(水空调)进行加温。3-4月份的管理等同于上年9月份。5-6月份视实际情况掀开尼龙薄膜,当室外温度足够时,即可将尼龙薄膜卷起,吊于顶棚的梁上,以备下期养殖再用。
二、试验结果
1、试验组起捕结果及效益
2014年6月10-25日,对经过一期培育的采光大棚养殖的鳖种进行起捕,过数称重,经选择后分公母放入外塘。总起捕甲鱼33.5万只,起捕总重161327kg,平均规格0.96斤/只,成活率83.8%,折算饲料系数1.42,折算亩产量6725.3kg,亩产值269013元(以当时市场价40元/kg计算)。取得了良好的养殖结果。
2012-2013期采光大棚鳖种培育总产值为161327kg×40元/kg=6453080元,扣除成本4549222元。总效益为6453080-4549222=1903858元,折合每平方米净效益为118.99元,亩净效益为79367元。
2、对照组起捕结果及效益
2014年6月27-29日,对对照组5号及6号温室进行起捕,总起捕42267只,起捕总重21191kg,平均规格1.00斤/只,成活率84.53%,折算饲料系数1.40,折算亩产量7067.2kg,亩产值282688元(以当时市场价40元/kg计算)。
对照组两幢密封黑暗温室鳖种培育总产值为21191×40=847640元,减去成本609575元,总效益为847640-609575=238065元。因此,折合每平方米净效益为119.03元,亩净效益为79395元。
三、分析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试验产量、效益等各参数比较情况如表3。
从表3对比试验结果各参数情况可以看出,2012-2013期采光温室各项参数指标均弱于温室各项参数指标,而由于采光大棚采用了太阳能以及地源热泵的加温方式,单位面积耗能每亩每期养殖比温室节约了331元。因此,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效益却是非常接近的。
采光大棚是一种新的生态鳖种培育方式,利用温室的高密度鳖种培育条件,采用采光(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的加温方式进行加温,实际的鳖种培育养殖方式是与外塘生态培育方式基本相同,因而鳖种培育期间大棚的温度不可能达到像密封温室一样长期恒定,一般白天温度较高而晚上温度较低,从而导致鳖种在大棚培育期间的养殖管理相对于温室管理难度要高。因此,导致试验产量效益各项参数均低于温室的结果。
四、讨论
1、利用采光大棚进行鳖种培育方法可行
整个养殖对比试验表明,利用太阳光能及地热设施空调加温相结合的采光节能大棚进行鳖种培育方法是成功而可行的。虽然在此次试验中,养殖对比各方面产量及效益参数尚低于温室培育的指标,但实质上,由于能源的节约,单位面积效益已与温室培育基本相同。
采光大棚的养殖管理及温度管理是一种不同于温室及外塘的新的管理模式,其既具备了温室高密度集约化培育的特点,又兼具了外塘生态培育的优势,但是,如何完善采光大棚温度管理及养殖管理技术,从而达到并超过温室的产量及效益,尚需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2、采光大棚培育鳖种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从养殖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在相同时段及相同养殖条件下,采光大棚采用太阳能及地热设施空调的加温办法相比与温室的用锅炉蒸汽加温办法,每期鳖种培育单位面积(亩)节约能源价值331元,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采光温室大棚培育鳖种,通过太阳能及地源热泵进行加温,淘汰了原始落后的,既对环境污染严重又耗费人工、成本较高的用煤加温设施,清洁、低碳、节能、高效。彻底消除了往日温室区块用煤加温时烟囱冒烟、空气污染严重的现象,生态效益显著。
3、采光大棚培育的鳖种更适合于外塘生态养殖
利用采光大棚建设的仿生态培育环境(具备透光、较大的水面,较深的水位、鳖巢、晒背台、投饵台以及曝气增氧等),进行大规模高密度集约化鳖种仿生态精养培育,迎合了中华鳖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的习性,采用了仿生态的鳖种培育方式,符合当前中华鳖健康生态养殖需求,实现了与自然环境条件下大致相同的养殖培育方式,相比于温室培育出的鳖种体质更加健壮,体色更接近于自然,减少了放养外塘时的应激反应,提高了外塘生态养殖成活率。
文/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胡晓林 龚建刚 王金乐 丁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