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万尾草鱼一周死亡 牵出新品“渔草”蹊跷身份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草鱼,渔草,水产养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5 07:57
“放苗不到一星期,27000多尾的草鱼苗全部死光了。”5月中旬,江门开平百合镇的养殖胡先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他怀疑死鱼原因是池塘边那一捆捆可替代饲料功效的渔草,这渔草用绿色的塑料膜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表面上有手写的日期和重量,没有其他任何的标识。由于渔草的特殊性,无相关的行业标准,质量难以认定,胡先生经过多处走访,依旧投诉无门,维权难度大。
渔草混合猪粪,蓝藻暴发鱼苗死
胡先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水产养殖,今年在开平百合镇上投得了40亩的池塘,才开始养鱼。按照开平当地的养殖习惯,以主养罗非鱼、套养草鱼的模式进行养殖,套养草鱼的密度为200-500尾/亩,养殖投喂饲料。开平市双利食用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利公司)的负责人谭先生则向胡推荐了一种“渔草”,称该“渔草”有替代饲料的功能,还能调节水质,而且价格比饲料便宜。
按照双利公司宣传资料上介绍,该“渔草”能够在15-20天内水中培养出每亩1500斤以上鱼食(微生物和虫),培育的鱼食能够满足鱼的生长需求,池塘无需投喂饲料,无需用药,鱼也能长大,同时能够改善水质。以草鱼为主养品种,其密度可投放2500-3000尾/亩。
“养鱼只放草就可以了,不用喂饲料、不用泼药,甚至连增氧机都不用开。”了解到“渔草”这么方便、好用,4月9日胡先生以3700元/吨的价格,从经销商仓库拉回来14.3吨合计52910元的“渔草”。
4月10日,在双利公司代理员李经理的指导下,胡先生从外面拉了十多车的猪粪跟“渔草”一起在水中培育池塘里的微生物和虫。
4月16日,胡先生在15亩的大池塘投苗,第一批投的杂鱼苗,包括鳙鱼750尾/口,鲫鱼1500尾/口,鲮鱼30000尾/口,塘虱5000尾/口,鳊鱼450尾/口。
过了几天,观察到这批鱼并无异常。4月22日胡先生以0.8元/尾从江门台山拉回来27500尾15公分左右规格的草鱼苗。
4月24日开始,发现有100多尾的死鱼。胡有点担心,找经销商咨询。得到的反馈是鱼苗运输途中会有擦伤,少量死鱼属于正常现象。
到了28日,情况恶化,水色开始变绿,同时鱼大量死亡。胡又找到李经理,李经理到场后建议胡先生下100斤的海盐和3斤硫酸铜全塘泼洒。
胡先生按照李经理的建议,但始终没有抑制鱼的死亡。胡先生放不下心,又找到当地一名渔药经销商邝先生。
“水体蓝藻暴发,鱼是因为鳃部黏住一些藻类,导致缺氧死亡。”邝先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
“28-30日,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捞了近900斤草鱼苗。”胡先生认为“渔草”导致鱼死亡,没有使用“渔草”的池塘草鱼苗都没出问题,死鱼都是发生在用了“渔草”的大池塘。胡先生找到双利公司负责人谭先生要求赔偿鱼苗费、误工损失以及全额退还“渔草”费用。
“水里面那么多鱼,为什么只有草鱼苗死呢?”谭先生认为是草鱼苗本身问题,跟“渔草”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渔草”有问题,其他杂鱼也会跟着死掉,但这次死亡的都是草鱼苗。而且其他用“渔草”的养殖户也没出现过死鱼的问题。谭先生只愿意把剩下的那部分“渔草”作退款处理,不愿意作赔偿。
“三无”渔草,定性难
“我的草鱼苗虽然没有大量死亡,但是放苗将近一个月才长了1公分。”在开平市赤坎中股,同样使用该“渔草”的关先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按照经销商提供的养殖指导,其4月初在15亩鱼塘放了3万尾草鱼苗,鱼塘边还养了2000多只鸭子,养殖将近一个月了,草鱼苗才长了1公分。“经销商此前宣传说,草鱼5个月可以达到两斤以上的规格,按照目前的长速,根本不可能。”关先生说。
关先生把问题反映给经销商后,只得到了“一天投喂草,一天投喂膨化料”的解决方案。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胡先生对该“渔草”的使用效果和合法性产生更大质疑。“这些‘渔草’没有包装、没有企业名称、地址、没有成分说明,只有手写的日期和重量。而且每一包的重量都不一样。”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胡先生投诉到广东省开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得到的答复是,由于该商品无厂名、厂址等信息,无法确定其生产企业为开平市辖区内的企业,按照职权划分,该产品质量争议广东省开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无权管辖。
胡先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他曾经想过检测“渔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但这种“渔草”并没有相关的质量标准,不知道该检测哪一项指标,检测根本无从下手。
据双利公司印刷的宣传资料显示,该产品符合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标准;Ny5051-2002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面对养殖户的对“渔草”的质疑,作为双利公司的供货商、广州广增天一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增天一)销售总监吴先生表示“渔草”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籽粒苋草。“渔草”质量并不存在问题,其有种植土壤的检测报告,“渔草”的各项指标以及实验后养出来草鱼各种指标的检测报告。吴先生还介绍,“渔草”是实施国家关于严格执行“食品安全、以草代粮”的政策,由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生产的,广增天一作为深度合作的承接方,负责推广销售。同时吴先生对养殖户提出的死鱼900斤产生质疑,他认为池塘里还有不少存塘的草鱼。
项目专家称未参与籽粒苋草项目
按照吴先生的说法,《农财宝典》记者登录了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网站,试图了解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的背景。记者通过网站域名在ICP备案查询网查询到,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网站的备案信息该网站名称为惠三农网,主办单位为惠三农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三农公司)。记者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惠三农公司主营业务有技术推广服务、企业形象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投资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此外该公司在网上没有其他信息。
记者在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网站查询到《籽粒苋草(苣苋)种植和青贮饲料产业化推广》项目,该项目技术专家包括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环保协会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农业部全国籽粒苋协作组副组长孙鸿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遗传系系主任、基因工程专家、农业部全国籽粒苋协作组组长岳绍先,农业部草原处处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毓堂,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凌宇,国家环境保护局研究员、联合国日内瓦环境会议中国派出代表胡涛,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齐晔。
经过了解,孙鸿良、岳绍先、李毓堂均已退休,郝凌宇则是北京苋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齐晔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
《农财宝典》记者尝试联系该苋草项目的技术专家,截止到发稿前只联系到网站所称的该项目技术专家团成员——长江学者齐晔。齐晔教授表示,其没有以任何身份参加任何有关籽粒苋草的项目。
文/图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彭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