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为虾农定制短颗粒2号料 助其扭转两年养虾不赚钱的局面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冬棚虾,精细化管理,养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5 08:21
漳浦冬棚虾投苗密度高达50万尾/亩,短颗粒2号料是否有市场空间?
5口高位池冬棚虾全部养殖成功,成活率90%以上,平均亩产突破1万斤,亩利润14.5万……这是福建漳浦赤湖镇亭里村养殖户李法成去年冬棚虾(今年收成)的成绩单。对于这位17岁开始养虾的中年养殖户来说,他认为养虾没有绝对的技术,精细化管理才是王道,其中饲料投喂管理是重点。
漳浦:对虾亩产过万斤见多不怪
漳浦地处闽南金三角南部沿海,历来是水产养殖重镇,同时也是我国对虾小面积高位池发源地,对虾养殖亩产万斤的神话正是始于该地区。
据了解,漳浦高位池养殖始于2005年,此后几年当地高位池还是很少,2009年前后,对虾亩产过万斤的神话开始在行业传开,第一批敢于投资的养殖户赚得盘满钵满。
在暴利的驱使虾,此时漳浦高位池进入疯狂开发时期。李法成因缺少资金,他是2012年才加入高位池养殖行列,当年兄弟姐妹几人筹钱把原来的土塘改造成小面积高位池,而他负责其中5口高位池的养殖管理。
“每口高位池养殖面积是1.0-1.5亩,深2.0-2.5米,开发成本约16万元,5口总共花了80万元。”李法成说,当地一口小面积高位池开发成本是12-20万元不等。
在业内,为区别海南和广东等地5-10亩左右的传统高位池,漳浦小面积高位池正是得名于此。
记者走访了解到,比传统高位池,漳浦地区高位池硬件设施明显要好:先进的进排水系统,标准的锅型池塘+中央排污系统,1亩多的养殖水面配备了2台水车式增氧机和2台射流式增氧机,部分池塘同时还有底部微孔增氧等。
对于普通养殖户来说,如此之高的投入,当然是要养更多虾,赚更多的钱。“投苗密度一般是35-40万尾/亩,冬棚虾更大,投苗密度是50-80万尾/亩。”漳浦赤湖镇经销商陈振民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近几年漳浦地区对虾亩产过万斤的情况常有,但不具代表性。
据介绍,当地能实现对虾亩产过万斤的,一般都是分批抓虾,第一次抓虾规格为40支/斤左右,第二次抓虾规格为20-30支/斤。“投苗密度高,如果对虾不发病、成活率高的话,养殖户会一直养或选择分批卖虾。”陈振民说,能养殖成功的高位池,亩产5000-8000斤很常见。
低收成率,倒逼养殖户一年只养一造虾
高利润、高投入、高风险、高赊销是漳浦对虾产业的典型模式。“饲料和动保产品几乎全赊销,年底回款。”陈振民告诉记者,前几年漳浦养殖户养虾赚的钱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投资扩大养殖规模,二是买房买车改善生活条件,现在养殖户几乎不用现金来交易。“前两三年漳浦高位池对虾养殖成功率不足3成,经销商普遍面临回款难的问题。”
持续低收成给当地对虾养殖业泼了一瓢冷水。“前几年漳浦第一造虾都很难养,现在很多人第一造虾都不敢投苗了。”李法成说。5月中旬,《农财宝典》记者在漳浦走访发现,当地高位池空塘率高达7成。
“很多养殖户都是在观望投苗,或干塘到下半年直接养冬棚虾。”在李法成看来,冬棚虾更容易养殖,“气候稳定,养殖水体不容易变,对虾应激小”。李法成去年的冬棚虾是11月份投苗的,投苗密度45万尾/亩,今年4月份出虾,5口高位池全部养殖成功,共出了55300多斤虾,平均亩产10000斤,净利润近80万元。
“利润高养殖成本也高,连续养殖不成功就意味着亏得血本无归。”《农财宝典》记者根据李法成养殖日记统计发现,当地一口1.0-1.5亩养殖水面的高位池,成功养殖一造虾的成本是14.8万元(养殖户自家池塘,塘租未计)。在这造冬棚虾成功养殖的前两年里,李法成5口高位池养殖并不成功,“勉强能平本,承担的压力很大”。
高成本投入导致养殖亏不起,目前漳浦地区开始流行一年只养一造冬棚虾。据介绍,当地养殖户一般是6月份投苗,10月开始搭冬棚,春节前卖虾;或者是11月份搭冬棚后投苗,第二年3-4月份出虾。
据悉,去年漳浦地区高位池成功率约7成左右,上半年第一造虾成功率只有2-3成,全年平均盈利/平本/亏损的养殖户比例是3:4:3。
大北农以客户需求点切入市场
小面积、高密度养殖,也造就了漳浦高位池不一样的养殖环境。“一口塘投苗都是50万起,最多80万尾,平均投苗密度是40-60万/亩。”李法成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投苗密度高,对虾生长速递慢,当地冬棚虾养殖周期一般是5个月左右的时间,养殖技术更多的是做到精细化管理。
细心的李法成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传统2号料(粒径1.2mm,长度2.5mm左右)在漳浦高位池使用长度略长。在完整的对虾养殖周期中,饲料投喂顺序一般是:开口料、0号料、1号料、2号料和3号料,其中对虾生长到150-200支/斤规格时,从1号料转到2号料是成功养殖一造虾的关键。
“冬棚虾气温低,对虾生长缓慢,饲料摄食也很有限。”李法成认为,传统2号料颗粒较长,高密度养殖中后期投喂,会出现单颗粒饲料不能被对虾完整摄食的情况,饲料利用率低,同时对养殖水质还会带来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李法成强烈要求饲料厂能生产长度较短的2号料,因该型号饲料不是市场主流产品,他这个想法被多家企业拒绝。“后来大北农业务员找上门,说能给我量身定做一批短颗粒2号料,所有就开始尝试使用大北农饲料。”李法成说,去年11月份的冬棚虾开始使用该批次定制的短颗粒2号料(粒径1.2mm,长度1.5-2.0mm),从对虾转2号料开始,持续投喂了两个多月。
精细化管理,敢于创新与尝试,成就了李法成去年的冬棚虾(今年4月份收成),5口塘全部养殖成功,料比仅1.47(当地冬棚虾料比平均水平是1.5左右),纯利润近80万元,他扭转了前两年养虾不赚钱的尴尬局面。
在李法成看来,养虾没有绝对的技术,勤巡塘多测水常看虾才是养殖的关键。找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日常管理上,他主要是以活菌调节水质,定期培水解毒为主,用乳酸菌、中草药拌料,对对虾进行肠道和肝脏保健,预防疾病。
点评
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2014年5月份正式投产。投产前部分饲料由其他企业代加工,产品质量经历了一段不稳定期,短时间内备受行业质疑。正式投产后,大北农各品种饲料持续上线,先进的生产设备、规范的工艺流程、大量的专业人员、技术力量的投入,重要的是公司上下本着产品制胜、用户为本的原则,产品力求精益求精。
一年多来,养殖效果得到了广大养户朋友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市场反馈的信息是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李法成、陈友坤、杨和明、林明勇、杨一雕、陈亮东、林书童等都是大北农忠诚养殖户,他们冬棚全部养殖成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鼓舞与信心。
好的产品来于细节,关键在于心态。想客户之所想,了解客户的需要点,解决其痛点才是双方合作与发展的根本。
根据养殖户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饲料,这是大北农做产品与市场的态度。大北农作为水产行业新生力量,始终对终端市场保持高度敏感,更贴近养殖户,对客户需求有更强的执行力。值得肯定,大北农的态度也给了市场信心,截至5月底,福建大北农合同签订的饲料预销量更是实现了颠覆性的突破。
大北农水产人,肩负报国兴农、水产崛起的伟大使命。我们坚信:在大北农集团高级副总裁、水产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神爽博士易敢峰的带领下,在全体水产战将、广大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拼搏下,我们实现“打造全球高档水产饲料第一品牌,搭建全球最大水产事业创业平台,创建全球最优水产综合服务企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也必须能够实现!
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与发展部高级总经理 李振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