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虾塘管理指南

  情况描述

  我国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每年春夏之交,沿海地区降雨较多,往往出现暴雨大风天气,雨水天气对虾塘影响巨大,处理不当往往容易给虾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农财宝典》水产版“会诊吧”栏目邀请到对虾产区的基层行家,分享暴雨后虾塘管理要点。

  行家支招

  支招人:梁国飞,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绿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暴雨过后虾塘应及时做到下面四点:

  1、解毒。暴雨过后,一般首先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

  2、改底。解毒后再使用过硫酸氢钾进行改底。

  3、培菌。暴雨过后,藻类大量死亡并被氧化,由于虾塘一般较肥,容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pH过高,影响脱壳,还容易存在倒藻的风险。此时应大量培菌,可使用EM菌或芽孢杆菌,目的是使有益菌占主导优势,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同时可达到压制弧菌生长的效果。

  4、保健。暴雨过后虾容易出现红体和软壳,雨水硬度不足,此时应及时补充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另外需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多维、多糖等。

  以上四点应在雨后三天内操作完毕为宜,如果雨天持续时间较长,还应在雨中对虾塘进行及时处理。

  支招人:董礼雄,广州诚吉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暴雨过后池塘理化指标变化较大,容易出现应激、反底等现象,特别是太阳出来后温度骤然升高,更容易加速池塘有机质腐败。雨后虾塘主要应做好改底、培菌、抗应激等工作:

  1、改底。选用强氧化剂如过硫酸氢钾或聚磷盐。

  2、培菌。由于雨后藻类活力低,在虾塘本身营养物不够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快速倒藻,如果营养物足够,则容易诱发藻类大量繁殖,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利用培养有益菌来进行调节。另外在培菌前还应对pH进行测定,雨后pH值一般偏低,此时可用生石灰少量多次泼洒(每次5-20斤/亩),待pH值回复至7.8~8.1区间,再行培菌操作,推荐使用芽孢杆菌。

  3、抗应激。可拌料内服Vc、多维、免疫多糖等。如果虾不够靓身,还可泼洒Vc和有机酸,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可分开使用。

  支招人:张伟新,广东省饶平县海胜水产药批发部负责人,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暴雨过后的重点工作是促进肥水,由于持续阴天,光合作用受阻,水体浮游植物繁殖变慢,肥水能帮助藻类尽快回复正常水平。同时虾塘的水蛛一定要杀掉,因为水蛛会和藻类抢夺营养物质,及时清理水蛛以保证浮游植物繁殖所需能量。

  做好壮苗工作。暴雨过后水体一般偏酸性,此时应该及时调节池塘pH值,同时去除水体的二氧化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及时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确保对虾正常脱壳。

  饲料投喂也要进行适当调控,不能投喂过量,因为吃不完的剩料沉入塘底,容易发生霉变,虾吃了以后容易中毒造成死亡。

  支招人:吴建顺,福建省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阴雨天气伴随着低气压,藻类难以繁殖起来,雨后首先需要进行底改,再就是调好水体的酸碱度,由于暴雨过后虾塘一般偏酸性,此时可使用石灰提高水的总碱度,使水体处于弱碱性状态。

  抗应激和补充微量元素也是雨后虾塘需要做到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但一般的虾农有个习惯,就是喜欢一次性补得很足,然后隔3-4天甚至一周以后才再次投喂。我们的建议是少量多次投喂,间隔时间也不应太长,将平时一天一次的用量分开3-4次进行投喂,每隔2天重复一次,这样不仅有利于虾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抗应激和硬壳效果也更加明显。

  雨后一旦气温回升,就应及时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过快,一般推荐使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等。消毒后及时补上活菌。

  支招人:荘林辉,广东省徐闻县三洋水产服务中心负责人,华南水产病害防治联盟成员。

  近段时间华南地区的强降雨天气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不小打击,在暴雨天气除了要做好事后修复,还应做到事前准备、事中应对这三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1、事前准备,就是注意天气的变化,在暴雨来临前提前调好水质,底部,给虾一个舒适的环境,健康的身体,足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

  2、事中应对,在持续的恶劣天气中,注意藻类、对虾的应激,要及时使用抗应激和解毒类产品,补充微量元素,调整肠胃,做好底部增氧,主动停料,多使用活菌如乳酸菌等。如果恶劣天气时间过长,中间一有空隙,立马调水,补充藻类营养。

  3、事后修复,即恶劣天气过后,马上解毒,千万不要急于消毒,先调好水体,待虾稳定后再适当消毒,两三天补充活菌,恢复正常管理。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高汇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