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饲料的奇迹——时势造英雄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江西饲料,国企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5 09:55
我国饲料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饲料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双胞胎、正邦、加大、播恩等企业均诞生于这一阶段,它们在业界声名显赫,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籍贯——江西。
饲料创业者不断涌现
江西毗邻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饲料起步较早,成为江西的经济支柱之一。赣州和南昌是最主要的饲料产区,根据江西饲料办公室统计,2014年江西饲料总产量765万吨,其中,配合饲料680万吨,浓缩饲料28万吨,预混料53万吨。
饲料行业中,驰名全国的双胞胎、正邦、加大、播恩、格力特、柯恩等企业均起家于江西,不少在其他地方发家的企业如傲农、汇海等创始人也来自江西,江西是饲料行业公认的创业者孵化器。
江西饲料企业飞跃的同时也带动了养殖业的崛起,加大集团在南康市建立了省级原种猪场;格力特集团在波阳县设立了年销售1.6万头的养猪场;正大集团在安义设立了家禽养殖场;正邦集团、原艾格菲集团分别在赣州、宜春、吉安等地设立了生猪养殖场;就在今年年初,加大再次加码江西市场,耗资3000多万元在赣州建立种猪场。
国企改革 创业潮一触即发
“饲料”、“江西”这两个词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究竟是怎样一块风水宝地,才能孕育出如此多的大型饲料企业?想必并非偶然。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扶持偏向沿海地区,江西地处我国中部,贫困落后,江西人特别是赣州山区人想要突破这种现状的欲望十分强烈。
80年代末,我国饲料工业处于活跃时期,尤其是正大康地作为第一个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原来不起眼的领域也变成一个产业开始受重视,有理想的年轻人创业的野心蠢蠢欲动。八九十年代创业毕竟不同今日,那个年代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资金敢创业,稍微有点想法基本上都能寻得一席之地。
这层层埋下的伏笔,终于被国企改革引爆。
鲍洪星等人就是在江西粮食局国企改革线上走出来的,有了初步的做饲料经验之后大胆迈出了第一步。国企改革使得创业潮一触即发,管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在群体的影响下,江西特别是赣州地区创业者前赴后继。
其实,江西省的养猪量并不多,江西省统计年鉴显示,江西2014年母猪存栏量196万头,占全国母猪存栏量比例4.6%。江西饲料工业的发展以及饲料大佬的不断涌现包含了时势造英雄的因素。不得不说,江西饲料业的发展是一个传奇。
潮起潮落 谁主沉浮
江西饲料企业接二连三涌出,一浪高过一浪,大部分饲料企业闪烁着辉煌光芒的同时,也有小部分企业潮起潮落,消失在往日的英雄榜上。曾经在饲料行业中业绩斐然的艾格菲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艾格菲集团创建于1995年,2007年成为亚洲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成功上市的农牧企业,曾因其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和大手笔的投资而名声大躁,先后收购了南昌百世腾、上海百世腾、江西百世腾等公司,2008年前后曾在江西、上海、福建、广西、海南等养猪大省投资40多个万头猪场,扩张速度十分惊人。
企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留下了内忧外患,最终被天邦股份收购,一颗明日之星陨落了。
国有企业民星集团对江西人来说同样不陌生,曾经也璀璨在江西饲料舞台上,最后被正邦集团收购。
企业的沉浮历史记录了行业的发展,兴衰成败,是永恒的定律。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许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