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快速扩张的合伙人制

  行业人士说起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邦科技”)的快速扩张,总是会提到其独特的合伙人制度,正是依靠推行合伙制和广泛投资,正邦科技才在各地成功的攻城略地。

  资本运作高手的成长

  1984年,林印孙被分配到了江西省临川县粮食局下属的一家大米加工厂。一年不到,他便要求调到粮食局刚创办的临川县饲料厂。在林印孙对饲料配方的改进下,该厂的饲料得到养殖户认可,很快他被任命为饲料厂厂长。这个小饲料厂年产饲料从6000吨发展为10000吨。几年后,临川饲料厂也扩展为永惠饲料公司。1993年,林印孙在临抚路上兴建年产6万吨的新厂。

  由于感觉到国有企业的弊端,1994年林印孙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果断决策,使原国有饲料厂成功改制,由外商入股组建中外合资企业。1996年,更名为“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后经一系列转让、合并以及更名等,2004年,江西正邦实业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一出生就奔着上市去的企业,继承了正邦集团打下的饲料、养殖业江山。此时正邦科技下设4家分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

  2004-2006年,正邦科技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转让,正邦集团及其子公司(股份公司除外)不再从事饲料的生产与经营;也不再从事畜禽及水产品育种、养殖的经营。这些业务从此都由正邦科技承担。截至2007年6月28日,正邦科技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6个分公司、20个控股子公司。2007年,正邦科技如愿顺利上市。

  上市之后,正邦变成了不差钱的资本大佬,而林印孙也充分发挥了其善于投资和资本运作的特长。与其它企业老板不同,他更多被行业人看做是投资高手而不是普通的饲料老板。

  人才投资,饲料销量快速增长

  2005-2011年,新希望六和完成重组,这次重组使得不少前六和系的高管出走。“不少从六和出来的总经理级别的人与正邦合作办饲料厂,还有一些其它饲料企业的。他们自己占有一定的股份,工作起来的积极性就很高,这为正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玉林正邦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2010年从新希望出来加入了正邦科技,他告诉记者,“2010年时正邦大概只有一百零几家饲料厂,现在已经发展到206家饲料厂。”

  “另外,正邦的优势还在于利润率低。”王鑫说,公司对于利润的考核不高,主要在销量上。王鑫表示他自己的厂已从当时的每年2000多吨的销量发展到目前的年销量十几万吨。

  也正是2010年前后,正邦开始发力北方地区。从年报数据上看,2010年前后,正邦饲料有了快速的增长。2009年,正邦科技控股江门市得宝集团有限公司,其年产60万吨的量直接使得正邦饲料产量大幅度提升,当年正邦的饲料产量增长83.78%,从82.96万吨增长到152.47万吨;2010年,正邦饲料产量增长56.70%,增加到238.92万吨;2011年,正邦饲料增长47.94%,达353.47万吨。

  正邦科技负责人介绍,从2004年开始正邦集团重金投资行业优秀精英,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扶持近50个行业优秀职业经理人成功转型为企业家,如山东万事兴集团、天普阳光集团、和康源集团、河南广联、广西牧标、广东正邦、深圳福多宝、四川金川农、贵阳正邦、黑龙江广联、江苏正邦等等,已培养大批身价过亿人才。每年以近20家合资公司成立速度快速发展。“其中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做到了山东前十强。”王鑫告诉记者。

  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曾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正邦科技通过这种方式在全国成立了150多家优秀的农业企业。具体合作方式为,正邦科技和合作方共同按比例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正邦科技控股,合作方任合资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合作方拥有合资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正邦科技与合作方在签订协议时便约定每年分红,从而保障了合作方的切实利益。除此之外,合作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工商局注册股份,另一方面仍然可以获得个人高额年薪。

  2013年饲料产量442万吨,较2012年增长4.41%;2014年,饲料产量461万吨,同比增长4.3%;2015年,其目标产量为510万吨,增幅达10%。

  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邦将坚持以猪料为发展中心。记者关注到,2015年上半年,正邦科技实现饲料销量222.23万吨,其中猪料销量103.66万吨,禽料销量108.59万吨,禽料已从2004年的33.33%上涨到超过猪料。

  此外,其养猪板块也处于高速发展中。2003年8月,正邦集团就收购了“江西省养猪育种中心”,从此跨入养猪业,2007年,其一上市便宣布启动“百万猪工程”计划,2011年,正邦更提出发展“千万头生猪”目标。2014年,正邦共出栏生猪145.95万头。2015年上半年,出栏生猪75.67万头。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杨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