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能否再度走上销量神坛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双胞胎集团,猪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5 12:13
江西双胞胎集团(下简称“双胞胎”)最近很低调,原因大家都明白——2014年猪价暴跌,很多养户退出,导致其销量锐减了。这个走在全国猪料第一梯队的企业,曾数次遇到养户结构调整出的危机,这一次它如何度过,全行业都在关注。
第一次散户危机,调整后登上第一宝座
在2005年以前,双胞胎的主要对象是散养户。2006年,蓝耳病横行,散户大量减少。在以散户为主的南方市场,如江西、湖南,双胞胎的大好局面基本崩溃,这是双胞胎首次销量下降。
据悉,2002年,双胞胎前身江西金苹果集团的利润大约是600万元,但当时占比20%的猪料获得的利润占了其全部利润的80%以上,产品结构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低。其时,国内开始大力发展养猪业,业内还没有一个很强势的品牌,于是,金苹果高层便决定投入400万元研究技术、附加值双高的乳猪料。前后共进行了一万多次的试验,直到2003年8月11日第一包乳猪料下线。
2003-2005年,双胞胎围绕乳猪料这一个品牌,以散户为目标客户,拼命推销。其间,就有500多个关于“双胞胎乳猪料”的创新提案。由于解决了当时农村乳猪料市场最关键的问题——防止拉稀,2003年双胞胎饲料总销量即达19.8万吨。一路高歌猛进后,2005年饲料总销量6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6亿,增长了129%。短短两年间,“双胞胎乳猪料”就畅销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累计完成销量34万吨。2005年双胞胎集团利润达8000万元,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确定为“全国三十强饲料企业”。
根据双胞胎2006-2008年发展规划,2006年销售量要达到100万吨。然而由于散户渐渐退出养猪业的主流。2006年,双胞胎的总量惨跌到58万吨。
于是从2007年,他们开始研发第二代产品,以期满足中小专业户家庭饲养模式。双胞胎开始转型,主攻养10-100头母猪的中小专业户。鲍洪星表示双胞胎的优势是有足够的发展资金。占领乳猪料的高端市场,是双胞胎建立“中国乳猪料第一品牌”必然要走的路。自2007年起,双胞胎放弃了以外形取悦市场的策略,改走综合竞争之路。2007年底,双胞胎猪饲料销量达100万吨,一举登上中国猪饲料销量第一宝座。
第二次散户危机,前途未卜
登上第一宝座后,双胞胎再度平步青云,销量一度达到2013年的850万吨,然而2014年,据谋易智造微信公众号数据,双胞胎的销量跌到了670万吨左右。
据悉,2007年后,双胞胎在西南、华南、东北,双胞胎频频建设新厂。数年之间,其规模已经跃居全国前列。其全国经销双胞胎饲料的经销商已经有2万家。其曾经战略规划是,总销量将于2014年达到1000万吨。
2011年,双胞胎集团将营销战略调整到双胞胎前端料产品。通过各种营销技法,极大地推动了前端料产品的销售。而前端料的拓展产生连锁反应,是全价料的随之跟进。
2011年双胞胎实施“大布局、大开发、大发展”战略,要从以南方各省为主的建厂布局发展为全国布局。2011年8月份,双胞胎集团成为全国第二个教槽料月销量突破万吨的企业。同年,双胞胎集团饲料销量471.15万吨,前期料增幅尤其迅猛,其中教槽料和乳猪料两者之和,全年销量超过百万吨,为103.86万吨,约增长了60.27%。双胞胎成了名副其实的乳猪料大王。
2012年双胞胎拿出1亿元,进行了阶段性的赠料、经销商让利,来帮助养殖户面临猪价低迷的困境。微利经营,薄利多销,是2012年双胞胎的基本经营策略。2012年5月1日过后,双胞胎后期料(即中、大猪全价料)开始出现销量大幅上升的趋势。其母猪料增长幅度最大,比上年飙涨95.7%,几近翻番。小猪料、中猪料、大猪料等全价料涨幅也很可观,位居涨幅榜第二。2012年大多数饲料企业处于猪价持续低迷、原料连续上涨的双重不利形势下,双胞胎一举完成690万吨猪料销售表现。
就在双胞胎如沐春风的时候,2014年暴跌的猪价让散户的大量退出,再次给其沉重一击——跌到670万吨。在2015年2月份,双胞胎内部调研了2000多个猪场,统计结果显示,被淘汰的散养户大约占6成。据悉,今年双胞胎的定位调到了50-200头母猪的家庭猪场。
双胞胎集团是全价料企业的领头羊,它的遭遇,其实也是大多数全价料企业的遭遇。这一次危机,双胞胎该如何扛得过去?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杨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