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恩朱开明:我原本只想做个手艺人

  少年时代,菜农之子朱开明的梦想是做一个体面的手艺人。而今,他是江西柯恩集团董事长,麾下六家饲料厂,2014年产销量超过45万吨。

  朱开明走过的创业经历,是一条最典型的草根创业路。

  从经销商起家

  朱开明家位于赣州郊区,种菜为生。1990年,因为特殊的机缘,初中毕业生朱开明与哥哥朱开椿合伙创业做饲料经销商,代理来自广东韶关粮食局下属的华丰饲料。

  白天做生意,傍晚还得回家帮父母种菜,客家人的勤奋在朱开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年,他们实现了万元户的憧憬。到1996年,他们的月销量已经达到600吨,成为华丰饲料最大的经销商之一。

  1996年朱开明与兄长分家,朱开椿开设旺发饲料厂,主产浓缩料,朱开明继续做贸易。

  1998年,朱开明接手哥哥的饲料厂(朱开椿后来介入饲料包装袋行业,在行业内同样颇具地位),租赁了当地粮食局的场地,成立新的公司,名为赣南三利饲料有限公司,猪鸡鸭饲料都产。

  2005年,江西柯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定位于猪料和水产料。至此,公司走上了正轨。

  他不断扩张,截止目前,柯恩已有六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赣州、江西南昌、湖南常德、福建漳州、广东英德、广东化州。前三个工厂可产猪料、水产,后三个则全部生产猪料。截止2014年底,实际销量超过45万吨,在江西排名前列。

  四处投资建厂这几年,他对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的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广东的投资环境,在他看来是令人愉快的,基本上只要材料充分,一般不会遭遇任何吃拿卡要。

  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式

  朱开明坦言,在五年以前,柯恩并没有自己的产品模式和营销模式,业界没有多少人关注柯恩。而这五年,柯恩不断变革,做出了一些成绩,方才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做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总是跟随别人,否则一定是死路一条。2009年,朱开明亲自操刀,组织企业的营销骨干总结得失,总结出柯恩的营销模式:“三个一模式”。

  第一,一定要有优质的经销商。优质的经销商一定要是专销。

  第二,一定要有以养带销的经销商,即自己使用,同时再经销。部分养殖户只有几十头母猪,也没有意愿扩大生产,但资金状况比较健康,企业就可以扶持他做一部分经销。

  第三,一定要有核心养殖户。在重点市场需要树立典型的客户代表。

  这套模式一经推行,对柯恩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他认为,只有“三个一”模式联动,企业开技术推广会才能起到作用。有些企业习惯开大型交流会,上百人,其实并无太大作用。他更喜欢开十几人的小会,有核心养殖户在会上交流,才能帮助企业打开局面。

  而在产品模式方面,柯恩也是在五年前走上正轨。柯恩推出的是8405模式,即用8斤教槽料+40斤保育料+5包(40kg)小猪料,最后达到230斤。后来,其产品模式升级为8433,即8斤教槽料+40斤保育料+3包(40kg)小猪料+3包(40kg)中大猪料,目标为250-260斤。

  2014年,柯恩推出A系列产品,针对规模化猪场。他认为,业界怀疑全价料厂做不好教槽料,柯恩希望打破这一观念。

  朱开明希望抓两端:教槽料和种猪料。饲料厂自己没有猪场,很难有说服力。2014年底,他收购了赣州的一家万头猪场。

  未来继续求变

  企业一定要搞清楚,未来自己要做什么,朱开明说,柯恩希望做整体方案提供商,为客户带来价值。

  朱开明介绍,他把饲料企业工作分为五个方面:种猪提供、疾病防控、饲料、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柯恩重点围绕这五大方面来做工作。

  养殖业的变革决定饲料业的变革。企业老板如何判断养殖业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战术。

  在朱开明看来,未来的中国养猪业,30-100头母猪自繁自养的场是绝对的主力军,可能会占据40%-45%的份额;饲料企业+养殖的场,可能会占据15%-20%;第三部分是专业性的大型上市养殖企业,或占15%;第四部分是温氏等巨无霸企业。他认为,饲料企业的市场,在于50-500头母猪的场。

  与记者接触到的好几家江西企业一样,朱开明暂时并未想到把企业引入资本市场,他已经拒绝了好几家投资者的见面要求,他不缺钱,他更希望合作者能够柯恩带来有用的东西。

  不过,他认为,未来企业不排除与其它企业合作。“等我的销量超过100万吨之后,再考虑这种事吧。”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彭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