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刺穿成功率的影响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护理管理,静脉穿刺
  • 发布时间:2015-10-20 15:11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静脉穿刺采用护理管理干预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静脉穿刺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30例,对照组2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刺穿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和满意率。结果:研究组230例患儿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的穿刺成功212例(92.17%),对照组22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的穿刺成功176例(80.00%),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的依从性为214例(93.04%),满意率为218(94.78%),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的依从性为162(73.64%),满意率为160(72.73%),两组患儿依从性和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管理;静脉穿刺;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69-01

  静脉穿刺临床常见的儿科护理技术操作[1],是对患儿实施临床治疗的基础,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抢救的前提[2]。而静脉穿刺的质量与医院的护理管理有密切联系。因此,我院针对儿科建立专业的护理管理小组,在调研基础上对影响静脉穿刺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静脉穿刺患儿450例,对其中230例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管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护理人员44名,所选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2±2.4)岁,其中包括主管护理师3名,护理师15名和护士26名,其中本科18、大专20名、中专6名,工作时间为1~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3.6±2.6)年。

  1.2 方法

  (一)调查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静脉穿刺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0例,女200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5.8±2.3)岁。

  (二)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因素

  (1)护理人员与患者支教的交流有待加强。由于静脉穿刺患儿的年龄偏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共同能力和交流方式。很多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实施护理过程中往往因为交流原因,难以取得患儿的配合,是影响穿刺成功的重要原因;(2)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有待提高。由于儿科护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小,且缺乏专业的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同样也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3)家长心理素质差。由于当前大部分儿童都属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溺爱有加,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家长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在情急之下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辱骂等现象,不愿配合治疗。

  (三)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制度,完善静脉穿刺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并设置相应的质量考核制度。根据儿科静脉穿刺不同科室的性质制定静脉穿刺的计划和改进方案,并将考核的情况纳入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考核中,根据各科室、部门和个人的考核成绩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2)定期开展静脉穿刺讲座和培训。由各科室领导和职工商议,每月进行静脉穿刺知识、技能讲座,并由组长或护理护理教练评选出优秀的穿刺能手进行知识讲解、个人经验总结及实践演示,对于穿刺中存在的问题、盲点和误区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并开展小组交流会,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并邀请相关专家导员讲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和交流技巧;(3)实施轮班制。由于我院的护理人员有限,在护理过程中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为确保护理人员在上班时间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各科室之间可以建立轮班制,以保证在高峰期良好的持续。同时对于穿刺难度相对较大的患儿,安排两名护理人员共同协助穿刺,增强护理人员的穿刺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满意率。

  2.结果

  研究组230例患儿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的穿刺成功212例(92.17%),对照组22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的穿刺成功176例(80.00%),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的依从性为214例(93.04%),满意率为218(94.78%),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的依从性为162(73.64%),满意率为160(72.73%),两组患儿依从性和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小儿静脉穿刺中,对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的重要保障[3]。小儿静脉穿刺与其他护理有所不同,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对穿刺存在着一定恐惧和害怕,不愿配合穿刺,无疑加大了穿刺的难度。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转变角色,根据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儿童实施穿刺前与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通过家属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特征,掌握语言技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专业的穿刺知识和技巧,在穿刺过程中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医院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的知识讲座和技术考核,制定完善的穿刺流程和制度,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4]。在本研究中,对我院行静脉穿刺230例患儿在实施有效护理管理后的穿刺成功率为92.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同时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小儿静脉穿刺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后的穿刺成功率具有明显优势,且降低了医院的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玮敏,胡金花,陆丽英等.童趣化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9):674-675.

  [2]陈娇燕,冯秀梅.护理管理干预对急诊和门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18):2797-2798.

  [3]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等.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8):41-42,18.

  [4]范共好.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323-1324.

  郑艳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