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进攻性最强的饲料企业?

  9月29日,海大在海鲈料市场再次打响价格战,业界一片哗然。这已是今年海大在华南水产市场第五次率先降价,十分罕见。与9月初海大搞网箱对比引发口水战相比,此次降价引来更大非议,因为近期原料价格不降反涨。有人说海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价格屠夫;有人说海大正在瞄准中小饲企进行定向屠杀;也有人说行业确实需要一个企业打破平衡,才能促进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大常常主动出击,开展进攻型价格战。比如今年海大重点降价的海鲈饲料、生鱼饲料和鸭料,如果单纯针对养殖户,为何其体量庞大的对虾、草鱼甚至罗非鱼料却没有与海鲈同步降价?很明显,海大的枪口瞄准三个领域的老大,海水市场王者的粤海首当其冲,其次是在生鱼市场独占鳌头的旺海,第三则是广东鸭料老大南宝集团。

  商场如战场。目前我国的饲料市场竞争格局,犹如一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史。过去十年,海大、大北农、双胞胎、正邦是我国发展最迅速的四家饲料企业,也是进攻能力和侵略性最强的几家企业。尤其是今年的海大,饲料价格一降再降,不断挑起饲料价格战。从水产料到畜禽料,在行业低迷时刻海大展现出强大的进攻态势。

  前二十年饲企依靠养殖业高速增长从而拉动企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终结;而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能来自内部,来自内部服务客户的能力,将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将被洗牌出局;实质上是饲企巨头对外发起大规模侵略的过程。因为在行业不增长的背景下,饲企们只能互相抢夺市场,巨头蚕食弱者无疑更具有优势。

  重新审视如今中国饲料格局,随着双胞胎和正邦发展遇到瓶颈,这两年降速甚至负增长,而新希望六和、通威等农牧巨头正在转型,加上正大、嘉吉这些外资巨无霸追求细水长流的精耕细作模式,目前最具有进攻能力的企业只有海大和大北农两家企业。

  大北农的进攻模式是三高模式+财富共同体;三高模式:一是人海战术;二是强攻战术;三是聚焦战术。这是大北农快速崛起的核心武器。在2011年度工作年会上,大北农集团又提出建设“大北农事业财富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即“以大北农为中心,以事业伙伴为核心,以客户为重心”的创业创富联盟。希望通过事业感召、牵手更多的同行者,融入到报国兴农的队伍中去,与大北农共同前进,共同发展。

  从水产科技集团,到入股广东君有,再到利用事业财富共同体移植到水产领域,大北农接下来还会有更大动作。与海大四处树敌不同,大北农致力于为事业伙伴打造一个包含品牌、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全方位的支撑服务平台,帮助事业伙伴做大做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将大北农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海大模式:翻开海大的发展史,与其说是迅速崛起,不如说是野蛮扩张的过程。海大的扩张,被称之为“复制式扩张”,即产品复制和区域复制;2006年将成熟的水产饲料业务快速复制到鸡鸭料,2010年海大集团又将水产饲料业务模式复制到猪料。在区域上,从湖北、广东等根据地扩张至全国乃至越南,将当地建厂、培育直接面对农户的销售人员等市场开发模式直接复制。与此同时,海大推行服务营销战略,开始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然而,无论双胞胎、正邦还是大北农,从没有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像海大一样四处树敌,挑起整个行业的神经线。因为海大以服务营销为主体建立起闭环的商业模式,与业内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竞争多于合作;而且在竞争最激烈也是企业最核心的饲料环节,海大往往主动挑起价格战,所以从饲料到种苗、动保、添加剂、预混料等等,海大公然对抗了整个行业,导致业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海大情绪。

  海大从诞生起就具有服务基因,同时拥有天生好战的细胞。从当年与通威在华南淡水鱼料的剑拔弩张,到如今与粤海、南宝的大战,再到服务营销遭到不少同行的同仇敌忾;但海大依然实现快速发展,不能不佩服其独特之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