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的成功是他们服务的追求 海南水产技术服务精英结果揭晓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罗非鱼,水产,海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8 16:58
8月份,农财宝典举办了“中国水产技术服务精英(海南专场)评选活动”,经过组委会筛选,共有13名技术服务精英参加了评选。
经网友投票以及答疑互动数量打分,组委会特授予海南琼海宏顺水产负责人符扬、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人员郝永涛、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人员曾祥伟“中国水产技术服务之星”称号,同时授予关万锐、梁思忠、林大宁、孙承志、王宏、王启来、向翀、姚自立、易建国等“中国水产技术服务达人”称号。并于9月7日的第二届海南渔资新品展销会上,举行了颁奖典礼。
曾祥伟:用专业性帮养殖户赢得效益
曾祥伟是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南的技术服务人员,主要服务区域在海南西线,以昌江昌化为主。曾祥伟从2003年初开始入行,2012年加入粤海,已经有近13年技术服务的经验,从他黝黑的皮肤,仿佛可以看到他每天在塘头风吹日晒帮养殖户做技术服务的影子。“我们做技术服务的,都是24小时待命。”
昌化是海南对虾养殖较早的区域,据曾祥伟介绍,当年他刚开始做服务的时候,昌化近200亩的高位池和1000多亩的低位池,而今,这里也成了海南西线高位池最为集中的区域,超过了5000亩。由于虾塘多,又密集,昌化一直以来都是厂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这里工作了13年的曾祥伟,可以说是昌化第一批技术服务人员,见证了昌化对虾养殖的发展与壮大。“我做服务,一定要到塘头。”曾祥伟说,只有到塘头一线,才能第一时间了解虾塘的情况,从而给出配套方案。同时,他给方案时,也会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告诉养殖户目前虾塘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要采取这些解决措施、用了这些措施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等等。“当你说的这些问题一一得到验证之后,养殖户就会更加认可和信服你。”这些年,曾祥伟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性最大程度的帮助养殖户赢得效益。
但是,近年海南对虾养殖也频遭病害袭击。曾祥伟坦言,在做技术服务、模式推广时也会碰到一些困难。“这里大多数养殖户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养殖观念了,有些是很难再接受别人的建议。”曾祥伟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自己在做技术服务时,也会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观点更新快、学习接受程度高的养殖户,这样,他可以运用一些系统性的、程序化的管理来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当然,当这部分养殖户成功之后,也可以给周边的养殖户起到一些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帮助他们更新观念。
除此之外,曾祥伟每年都会组织几十场针对养殖户的小型培训会和交流会,向养殖户传递专业的养殖技术。
符扬:技术服务紧贴时代
符扬,海南琼海宏顺水产负责人,入行16年,专注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服务。这16年间,他从养殖野生捕捞的虾苗到现在人工繁育的虾苗,见证了虾苗产业的起起落落。在这16年间他不断总结经验,琢磨技术,精益求精,服务与当地的对虾养殖户。
养殖环境不断变化,全国对虾养殖在近几年受到严重的冲击,而符扬所处的养殖区域琼海长坡在这几年一直异军突起,淡水养虾成为了对虾养殖一大亮点。尽管如此,符扬仍然不断地向外交流、取经学习。当他看到外面养殖病害严重,产量低,养殖成功率年年挫败以后,他也开始反思琼海的淡水养虾。
“如今外面精养模式受到挑战,淡水养虾模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符扬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今年今年第一造成功率70%,第二造失败达90%,肠道炎、白便,主要养不大。亏损3000-5000元/亩。其实符扬看到外界的情况,早有了病害蔓延到长坡的危机感,主动降低虾苗的投放密度。符扬表示这里原本虾苗投苗密度8-10万尾/亩,他主动把虾苗的密度降低到5万尾/亩。当他向养殖户推广这种低密度的养殖模式时,却遭到很多人的不理解。“一亩投少了3-5万尾,少了多少利润啊。如果成活率低,可能还会回不了本。”养殖户都有各样的担心。但当今年第二早虾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后,渐渐有养殖跟随更稳妥的低密度养殖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机应用软件。对于符扬来说,微信除了是社交软件,还是为虾农远程看病的工具。
“虾农每天都会通过微信跟我交流,通过微信把水质情况和虾生长的状态发给我。”符扬告诉《农财宝典》记者,通过微信交流,能够更加有效、快速地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因为其手上有300多个客户,分布得比较散,要一个一个去看塘、测水,根本跑不过来。而通过微信,就可以随时随地帮养殖户解决问题。
“在琼海这边跑了十几年,对这里水质、土质比较了解,加上之前对客户的跟踪,对他的养殖方式、养殖习惯比较了解,通过微信了解基本情况,加上图片的观察,大致就能知道什么问题,给出一套常规的治疗方案。”符扬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如果发现问题比较棘手的话,就会立即下去处理。
郝永涛:推广模式助养殖户提高效益
郝永涛是海南翔泰饲料有限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看起来很年轻的他,入行已经6年了,先后在罗非鱼种苗企业、饲料企业工作过,所以,对罗非鱼各个环节的养殖以及鱼生长的营养需求都比较熟悉,对海南文昌区域个季节的疾病防控要点也能熟悉掌握。
他所在的区域文昌,是海南养殖罗非鱼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他看来,海南水产技术服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翔泰2012年开始做饲料起就分别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管理团队。”郝永涛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目前翔泰在文昌的服务人员有7名,市场管理人员有8名。能够将技术服务与市场管理独立分开,这也足以看出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重视。
文昌有80%的罗非鱼养殖户来自浙江,在郝永涛看来,浙江群体肯钻研、能吃苦、学习接受能力强,“给他们做一些模式推广,他们对方案的执行能力比较到位。”
据其介绍,目前翔泰推广的模式主要是分级饲养、一年三造模式。即将养殖过程分为标苗-标粗-成鱼养殖,标苗塘的鱼载力大约为1500斤/亩以下为最佳,每亩放10000-20000尾苗标粗1-2个月即可达到10尾/斤的规格;标粗塘的鱼载力为2500斤/亩最佳,每亩放6000-8000尾,标粗1-3个月即可达到3-4两/尾的规格;成鱼塘则每亩放2500-3000尾养殖3-4个月即可上市;前两造不干塘,第三造干塘,要确保一年能干塘一次。
但是,由于近年罗非鱼高温发病率高,行情低迷,不少养殖户都想避开高温季节养大鱼,这个模式的推广有时会受到一定阻碍。对此,郝永涛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其实只要加深水位,结合调水,尽可能把死鱼高峰期延迟到8月以后,9月份开始降温,发病高峰就过去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对于郝永涛来说,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学以致用,并不断积累提高,帮助养殖户提高效益,是他做技术服务最大的成就。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曾思铭 彭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