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广受认可,源于用心

  从养殖户发展起来的虾苗企业

  “我们是水产世家,从父辈开始就一直从事水产养殖业。”刚见到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源水产)总经理吴建顺时,感觉他比起一名企业老总来更像是一名养殖户。公司目前的两名总经理——蔡章印和吴建顺,他们既是亲戚,又是拍档。吴建顺说:“他(蔡章印)以前是养牡蛎的,我以前是做养殖和水产品收购的。”

  顺源水产成立于2010年,位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由原2003年注册的恒兴水产病害防治服务部发展而来。目前拥有三个虾苗场,下属“顺源”和“海盈龙”两个虾苗品牌,还拥有盈海养殖合作社、顺源水产病害防治服务部和龙海市水产病害防治监测点等子机构,是一家集种苗、养殖、特种水产饲料、药品、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

  吴建顺告诉记者:“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做虾苗,2001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转型卖饲料。”两年后的2003年,在当时还是在龙海做业务员的广东恒兴集团副总裁柯华银建议下,注册成立了恒兴水产服务部,成为了恒兴饲料龙海总代理,开始从事饲料经营。“真正开始卖虾苗是在2007年,当时是接受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李卓佳老师的建议,开始从广东湛江东海岛拿苗回来标粗,发现市场需求不错,”吴建顺回忆,“于是我们在2008年与恒兴863合作,2012年和海尚合作建场,期间成立了海盈龙品牌。2013年底,开始独立出来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虾苗品牌‘顺源’。”

  目前,顺源水产已经在龙海市东泗乡、海澄镇等地拥有自主的虾苗孵化场和标粗场,年孵化虾苗20亿尾,标粗苗年销量14亿尾。由于苗种品质好,广受虾农欢迎,南至广东粤东地区,北至江浙和山东,都有养殖户专程过来购买虾苗。

  品质为先,售后过硬

  顺源水产的虾苗在品质上非常用心。公司进口的亲虾主要源于SIS(美国南美白对虾改良公司),按照SPF(SpecificPathogenFree,无特定病原菌苗种)生产程序要求,运用人工育种的方法,筛选出高品质、高产量、生长快、抗病力强的虾苗。通过藻、菌结合培水的全生态繁育技术进行孵化和标粗,坚决不使用抗生素。吴建顺介绍:“有些苗种场在虾苗生产过程中会使用抗生素,虽然成本低,产能也更高,但是培育出来的虾苗长不大,抗病差,一旦发病往往无药可救。而我们采用藻菌生态育苗,虽然成本高,产能低,但胜在品质好,就算发病通过用药也有救治的可能。”

  吴建顺告诉记者,公司未来会把重心放在孵化环节,加强研发和品质管控,在此前提下尽量提高产能。“宁愿没有苗卖,也不会为了销量超产能生产,更不会与其他孵化场合作,我们的所有标粗场每两个月就要停产半个月,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和休整,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品质,”吴建顺表示,“企业发展的步伐不能太快,把现有市场做稳做实了,才能考虑进一步的扩张。”

  据吴建顺介绍,目前顺源水产的孵化基地位于龙海东泗乡的江边,为了避免近海水域污染源的影响,公司都是请船从外海拉海水回来使用,这样每生产1万尾虾苗的成本就提高了5~6元。公司计划明年在厦门外海的浯屿岛增设一个亲虾养殖和孵化场,因为该岛所在海域海水流动快,可以避开沿海污染。

  在售后服务上,顺源水产的员工可谓无微不至。每个业务人员从卖苗到养殖户出虾,都必须全程跟踪和服务,他们不仅为虾农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还会根据养殖的不同阶段提供投入品使用建议,随时与客户分享行情信息,在客户需要出虾时,作为中介角色为虾农和虾贩牵线搭桥,但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公司还要求业务员必须每天跑市场,并通过微信群汇报交流,经常学习总结好的方法和套路,甚至提供场地让业务员亲自养殖实践,以便更好的向养殖户推广。

  吴建顺表示:“我们给客户提供意见和指导,客户接受度超过90%,因为我们不像饲料厂和药厂的技术员,我们不以销售产品为目的,养殖户认可我们。”他认为售后服务最关键的不是你的技术有多牛,而是你是否足够勤奋和用心,他说:“我最佩服的就是正大和利洋这两家企业售后人员的那股勤奋劲,我认为售后的核心在于一个勤字。做售后虽然很辛苦,但如果你服务了10个人,最终能帮助到2~3个人,就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开发推广山区淡水养虾模式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愈发艰难,病害严重,价格降低,养殖户从以前的只赚不亏到后来的有赚有亏到现在的血本无归,吴建顺认为和行业盲目发展,缺乏宏观调控有关。“就拿漳浦为例,小小的一个县就有1万多亩的虾塘,发展过快,区域过于集中,排污也缺乏监管,导致交叉感染严重,”吴建顺说,“为此我们在四五年前就开始推广淡水养虾模式,目前已在南靖县、长泰县两地形成一定规模。”

  据吴建顺介绍,该模式主要是选择一些有山泉水的养殖区,虾苗在标粗时有意进行淡化,使盐度达到0度,在放苗时通过人工手段把虾塘盐度调回到1~2度,然后在养殖过程中慢慢把水的盐度降至0度甚至以下。吴建顺说:“这种模式下基本可以不用药,由于养殖场分散,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一些对虾常见的致病菌在淡水中基本丧失致病能力,就算发病也很容易解决,养出来的虾外观更加漂亮。”据吴建顺介绍,该模式包括冬棚虾一般一年可以养两批,上半年养罗非鱼,中秋前后开始精养虾,投苗密度在4~6万尾/亩,亩产平均在700斤,出虾规格可以达到40~50尾/斤。

  吴建顺表示,目前这种模式在漳州南靖、长泰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公司每年有10%~15%的中苗都是卖到这些地区,为此还专门派了三名业务员负责淡水养虾市场。他认为,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山区淡水市场。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高汇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